第三百三十二章(1 / 2)

“皇上,臣推舉永王長子,毓公子端秀清和,賢德在嘉……”

“皇上,臣推舉康王三公子……”

“皇上,臣推舉明王九公子……”

“什麼端秀清和?永王長子慣愛眠花宿柳,鬥雞走狗,是京中有名紈絝,倒是賢德在嘉了,哼!也不怕睜眼瞎話,江山社稷都不饒你!”

“康王三公子性情怪異殘暴,前日尚且鞭死家中奴仆,當遮掩得好,此事便無人知曉麼?”

“明王九公子如此年幼,尚且剛滿十二周歲而已,性情能力皆未顯,倒來推舉太子了,不知王大人又是個什麼意思?”

一名名大臣排隊出列,投遞奏折。 Ww W COM

嗯,順便嘴炮。

見過紫宸殿大朝會像菜市場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嗎?

昌平皇帝自登基以來,倒也不是沒有見過群臣在大朝會上吵鬧。

文人吵起來,有時候那真的是比菜市場的大媽們討價還價還要厲害得多。都書生殺人不用刀,又何況是這一群站在大靖權利巔峰的重臣們在吵鬧?

可從前眾臣吵架,為的是國家大事,今次吵架,為的竟是替換何人做太子!

雖然此事本是昌平皇帝一手導演,然而當真到了如此時刻,一股不出的鬱氣卻又止不住地在皇帝心底直衝而上。

昌平三十三年,正月十二這一日,皇帝圖窮匕見。

因為瑞王的兒子已經明確是退出了,永王次子也因身有缺陷而不便參與推舉。

朝堂上眾臣最後便分作了三派,為三位“太子候選人”吵了個幾乎翻。

眾臣遞上的奏折卻分明是早在上朝前就寫好了的!

如此一來,此中內幕,還需多言嗎?

分明是幾位王爺早便聯係好了眾多臣子為黨羽,當此之時,終於悉數力,誓要一舉奪來那承嗣之位!

凡是能來上朝的,幾乎是有一半官員都被牽扯了進去。

昌平皇帝不動聲色,又叫崔錚做統計。

最後得出的結論竟是三家平分秋色,隻永王長子的推舉人稍多幾個,並且分量更足,其中,還有一位是官拜二品的戶部尚書孫鐸!

而前朝選太子之事進行得如此“順利”,後方,眾人對此自然也是難免關注的。

江慧嘉方才去了一趟東宮回來,又為太子換了一遍藥。

太子恢複得也不錯,但東宮中的氣氛並不好。

這是理所當然的,前朝轟轟烈烈地在鬧著換太子,就算真正的太子其實還好端端地坐在東宮裏,可是太子情況大好之事畢竟是秘密,即便是在東宮中,知曉之人也並不多,如此一來,東宮氣氛能好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