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考場寫作論“有道”(1 / 2)

皇宮,垂拱殿。 WwWCOM

昌平皇帝翻了一遍奏折,有些心神不寧,抬手就將這奏折扔到一邊,似自語,又似提問般道:“會試考場上,如今考題應當下了罷?”

侍立在一旁的徐德微微躬了躬身,道:“陛下若是掛念,何不招人來問?”

皇帝笑了笑,道:“今次科舉,重啟先帝時期彌錄騰封之策,量來是無人能再作弊的。”

徐德道:“陛下英明,大靖昌平盛世,必將千秋萬代。”

皇帝哈哈一笑道:“徐德啊,你這拍馬屁的功夫是越來越長進了,朕雖是真龍子,可也是血肉之軀,可活不了千秋萬代,這昌平盛世啊,也不可能千秋萬代!”

徐德打躬笑道:“吾皇萬歲,青史萬載光照!”

皇帝受用之極,站起了身,笑微微在原地踱了一個方步,又是輕輕一歎。

會試第一場,考的是經義。

這算是三場考試裏頭最簡單的一場,大多數的讀書人,但凡是能夠中舉的,基本上就不會有答不來經義的。

但越簡單的東西,答個不功不過的答案容易,可要想出彩,卻往往還更考驗基本功。

會試選取的是排名,今科會試皇帝通共隻給了二百三十個名額,而參加會試的,卻足有一千八百人!

要想在這一千八百個人裏頭脫穎而出,做前二百三十名,那麼從第一場考試開始,就最好贏在前麵。

沒有人敢懈怠。

考題下了,考場中人人姿態各異。

有一般緊張的,有極度緊張的,有鎮定的,也有非一般氣定神閑的。

宋熠就屬於非一般氣定神閑的那種。

他拿到考題,先將試卷展開。

三個主考高高坐在上麵,被一個個單獨隔開的號房前,足足有三十六名同考官,再加上為數上百的巡考差役在來回巡視,又還有禁軍守衛在旁,整個考場氣氛不可謂不嚴肅。

這種情況下,能鎮定都不容易,宋熠氣定神閑的姿態就分外有些打眼。

巡考的差役幾次從宋熠號房前走過,都忍不住多看他幾回。

宋熠渾若不覺,手上拿著試卷,先從頭到尾看了遍題目,然後又串聯思索了一遍,這才鋪紙磨墨,開始答題。

經義的試卷分兩張,第一隻第一張試卷。

試卷上的經義題共有五道,這個題量看似不大,其實要在一時間裏完整答完也不容易。

蓋因經義就是要根據題目應試作文,闡述理解和認知。

簡單來,經義考試既包含有經典釋義,也包含有讀後感,甚至是讀後論文的寫作在裏頭。

讀後感這種東西,你寫三五十個字是讀後感,寫三五百個字也是讀後感,甚至三五千字也可以是一篇讀後感,重點就看怎麼寫了。

第一道試題:“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原文出自《論語》,宋熠便先寫了原文出處,來曆和釋義。

心中也思索,試題往往反映出題人思想,今科的試題都是皇帝親自出的,那麼皇帝在第一題就提出“下有道”,是個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