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3)

2006年10月30日,上午。A市警局。

上午八點多,楊宇清來到了警局。陳紅遠遠看到他又驚又喜,連忙迎了過來。

“楊先生,好久不見了!”陳紅和楊宇清握了握手說,“眼下我們正有一件棘手的案子想找你幫忙。”

“您客氣了,我正是為了這件案子而來的。”楊宇清說,環顧了一下整個大廳,發現警員很少,“宋隊長和其他人呢?”

“今天早上城東發生一起命案,他帶人趕過去調查了。副隊長李軍昨天晚上帶隊通宵巡邏,現在和警員門正在休息。所以警局看起來空蕩蕩的。”陳紅說,把楊宇清帶進了休息室,端來一杯茶。

“謝謝!”楊宇清接過茶說,“今天的命案還是和匿名信有關?”

“還沒有返回消息,不過我想八九不離十。”陳紅說著把一份資料遞給楊宇清,“這是凶手最初給隊長寄來的挑釁信,您看看。”

楊宇清拿過資料看了起來。陳紅在一邊解釋:“凶手在10月26日當天一共寄出了一千零一封信,10月28日開始實施數字殺人計劃,到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每天有一人遇害。”

“凶手在信中說數字和受害人的死亡時間有規律可循,如果計劃是每天殺一人,那麼這些數字就應該代表著受害人被殺的順序。”楊宇清說。

“我們也是這麼想的。”陳紅說,“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猜想可能出現錯誤。因為按照平常的推理,2,4後麵接的應該是6或者8,但是在凶手給定的數字裏麵,根本沒有這兩個數字。哦,下麵幾頁資料就是凶手就發來的匿名信中的數字和對應的受害人姓名製成的表格,數字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利排列的,您可以看一下。”

楊宇清拿起表格來仔細看了起來,特別留意了一下15這個數字,後麵跟著的名字再熟悉不過――童雨。陳紅趁這個時間打電話給宋廷軍詢問了一下案發現場的情況。

“都是大於0的整數,奇偶數都有,最小為1,最大為13657。從表麵上看,這些數字有點象是隨機選取的。”楊宇清看著表格自言自語地說,“僅僅從2和4這兩個數字很難發現什麼規律。”

“第三個數字已經出來了。”陳紅掛了電話說,“是1!”

“1?”楊宇清對於這個數字的出現有點吃驚,“我本以為,由於起點數字比較小,規律會遵循由小到大的順序發展,現在看來這條也不成立。”

“2,4,1,下一個數字會是多少?”陳紅若有所思地說。

“我想把這份表格複印一下帶回去,不知可不可以?”楊宇清問。

“當然可以,您稍等一下!”陳紅微笑著從楊宇清手裏拿過資料,往複印室走去。不一會,陳紅便把複印好的表格交到了楊宇清手上。

“謝謝!”楊宇清說,和陳紅告別,離開了警局。

此刻宋廷軍和張廷正在命案現場進行調查取證。這是一棟舊式的平房,死者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死前喝過很多酒。

“據附近的居民說,死者名叫張炎,是一個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的家夥。”張廷說。

一聽到這個名字,宋廷軍就聯想到了匿名信。因為數字殺手提供的表格上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張炎。也就是說,第三個目標數字已經出來了,那就是1。

宋廷軍看著床上的死者,發現他的脖子上有一些淤痕;戴上手套撥弄了一下死者的腦袋,發現頸部內骨骼已經斷裂。

“他是被人擰斷頸脖致死。”宋廷軍取下手套說,“手法很幹脆,這說明凶手的臂力過人,而且動作熟悉,有點象是職業殺手。作案時凶手應該戴著厚皮手套,所以死者的頸脖上沒有留下指紋;所穿鞋的鞋底是被磨平的,所以地板上沒有留下明顯鞋痕,這使得我們無法估計死者的身高體重特征。看來凶手是個慣犯,非常熟悉警方查案時的一貫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