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閔凡提
在維吾爾族的民間故事中,有一位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傳奇人物阿凡提。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的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成為維吾爾族人民智慧的化身。在我們閔樓村,也有這麼一位傳奇人物,他用自己的超凡智慧巧鬥地主和官紳,成了我們村的驕傲,被我們村兄弟爺們兒尊稱為點子先生。他就是我們滕州赫赫有名的智慧人物,和阿凡提僅有一字之差的“神童”閔凡提。
閔凡提出生於清末民初,是對子先生閔傳東的孫子、巧巧先生的兒子。對子先生家是我們村比較殷實的戶子,有四五十畝地,有牛有馬,吃喝不犯愁,是村子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人家。解放時劃成分,他家就被劃為中農。
閔凡提從小就聰明超人,由於他深受對子先生閔傳東的教誨,四歲時就會背誦《三字經》《百家姓》。他的記憶力特別好,所有書讀過三遍的都能背出來。五歲時就能對對子,六歲時就被送到南麵的學堂裏去讀書了。然而真正讓我們村的人們認為閔凡提今後是個人物的,還是他七歲那年向我們滕州的孟知縣討球的事。
妙對討球
那是春日的一天下午,剛到滕州上任的知縣孟大人來我們村南麵的學堂找他的學兄來敘舊。他的學兄叫王家文,是我們村南邊學堂的先生。孟大人那天是坐著轎子來的,於是那天,王先生就放學放得早了一些。
閔凡提就背著書包和他的同學們在街上玩。當時他們玩的是小皮球,扔過來扔過去的,幾個小孩子玩得很高興。恰在這時,孟大人坐著轎子從那兒路過,閔凡提和小夥伴們玩得正入迷,誰也沒注意。一個小夥伴猛地把球拋出,一下子把球擲進了孟大人的轎內,皮球正打在孟大人的官帽上,把官帽都打掉了。孟大人大怒,忙讓人放下轎子。小夥伴們見狀四處逃散。隻有閔凡提硬著頭皮前去討球。
孟大人見前來討球的孩子背著書包,知道是學堂裏剛放學的學生。此處方圓十裏就閔樓村有個學堂,孟大人知道,這些孩子必定是王學兄的學生,有心想試上一試這孩子的書讀得如何,就故意說:“要球可以,我出一上聯,你如果能對得出,本官就把球還給你!”閔凡提問:“此話當真?”孟大人說:“本老爺還給你說謊不成?”閔凡提說:“那咱打手擊掌!”說著閔凡提就把小手舉了起來。孟大人一看,這個小孩還怪有意思,就應手把掌擊了。閔凡提擊完掌說:“請大人出上聯!”孟大人看著閔凡提沉思了一會兒說:“童子六七人,唯汝刁!”
閔凡提聽了之後明白了這個大人對子裏的意思,他眼睛一轉,有了,開口對曰:“知縣二千石,獨公……”說到這兒,閔凡提故意不說了。孟大人問:“為什麼不說了?說呀!”閔凡提轉了轉眼珠指著球說:“你要是把球還給我,就是獨公廉;如果你不給我球,就是獨公貪!”孟大人被閔凡提的一席話說得無話可說了,隻好說:“你這個小孩子這是在逼著老爺我把球還給你!好,老爺我就把球還給你,但你得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而在這時,學堂裏王先生恰巧過來說:“孟大人,我來告訴你,這個孩子是我的學生,名叫閔凡提,是咱們滕州有名的對子先生的孫子、巧巧先生的兒子。”孟大人說:“怪不得呢,孺子才思敏捷,今日聽他一對,堪稱神童,他日必有作為啊!”說完,又仔細地看了幾眼閔凡提,然後才隨著王先生一起回學堂去敘舊了。
替父解圍
這年夏天,閔凡提和父親閔慶億一起去他滕州城裏的姑奶奶家拜壽。城裏姑奶奶家的幾個表叔到一塊喜好作弄閔凡提的父親。閔凡提的母親巧巧先生雖然是個聰慧人,可閔凡提的父親閔慶億卻是個老實人,和表弟們在一塊,常受表弟們的戲弄,有時也很煩,可自己一是歲數大,二是腦子笨,降不了幾個刁鑽古怪的表弟,隻能在肚子裏幹憋氣。這次他和兒子一起騎著家裏的大黑驢去的,來到城裏時,壽宴已經開始了。幾個表弟見閔慶億牽著毛驢來了,就相互一擠眼,其中一個表弟說:“各位弟兄,你們看,這驢臉多像咱慶億表兄的臉啊!”說完,便拿起紙條,提起毛筆寫上“閔慶億”三個字,然後貼在閔慶億爺倆騎來的驢臉上。
在場的人看看閔慶億的臉,再看看貼了紙條的驢臉,不禁哄堂大笑。忠厚的閔慶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窘得滿臉通紅。
閔慶億沒想到這次在姑姑的壽宴上表弟們這樣拿他的長臉來作弄,心裏那個氣呀,可又不好表示出來,臉上的表情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站在父親身旁的閔凡提一看父親受這幾個表叔的作弄,非常生氣,可這是在姑奶奶的壽宴上,說話做事不能太出格。他望了一會兒驢,又望了一會兒父親。然後他對正笑得前仰後合的姑奶奶說:“姑奶奶,可不可以給我一隻筆,讓我再在紙上添兩個字?”姑奶奶說:“行,行。”隻見閔凡提拿起筆,迅速地在紙上添了“之驢”兩個字。於是,驢臉上貼著的紙條就變成了“閔慶億之驢”。大家看到驢臉上的“閔慶億”變成了“閔慶億之驢”,雖然隻加上了兩個字,可意義卻全變了。原先的“哈哈”大笑聲接著變成了震耳的掌聲。那掌聲是人們對閔凡提聰穎機警的讚許和獎勵。
智辯老旺
閔樓村前邊的村子是李樓。李樓有個大地主叫李老旺,仗著兒子在軍閥隊伍裏當個官,在鄉裏驕橫跋扈,蠻不講理。他自己在村裏定了一個規矩:凡是窮人遇到他,必須向他低頭行禮。誰要是不按這個規矩來,都要受到他的侮辱和打罵。
一天,閔凡提到李樓走親戚,恰巧經過李老旺的門口。李老旺剛吃過飯,正在大門口拿著竹篾剔牙縫。看到閔凡提見了他理也不理,就喊住了閔凡提,氣勢洶洶地問:“窮小子,你為什麼不向我行禮?”
閔凡提有些不解地問:“我不認識你,為什麼要向你行禮?”
李老旺霸道地說:“我是這莊上最有錢的人,窮人就得向我行禮!”
閔凡提昂著頭,不卑不亢地說:“我頭次聽說有這樣不講理的規矩。再說,你說你有錢,我又沒看見,我怎麼知道你是真有錢還是假有錢?”
“窮小子,快點兒向我行禮,若不然,別怪我用皮鞭打你!”李老旺窮凶極惡地說。
閔凡提不慌不忙地說:“你這人怎麼這麼不講理,你沒有讓我向你行禮的理由,我憑什麼向你行禮?你總得說個理由吧!”
這時,圍觀的人們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懾於李老旺的淫威,敢怒不敢言,紛紛勸閔凡提彎個腰行個禮,又不會缺這缺那的。閔凡提就是不答應。閔凡提說:“我憑什麼向他行禮?”
人們越圍越多,李老旺也從管家的口中知道他今天遇到的這個小孩不是別人,而是我們這裏十裏八莊人稱神童的閔凡提。他從別人的口中知道閔凡提是個比較難對付的孩子,心想:“我能讓神童給我行禮了,那我的威名不是更大了嗎?”他轉了轉眼珠,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對閔凡提說:“這樣吧,老爺我也不跟你小孩一般見識了。我口袋裏有20塊大洋,我分一半給你,你得給我磕個頭,行個禮!”
閔凡提接過李老旺遞過來的10塊大洋,不慌不忙地裝進了口袋,依然抬著頭,不言語,也沒有什麼舉動。
李老旺急了說:“你拿了我的10塊大洋,還不趕快給老爺我磕頭?”
閔凡提說:“現在你有10塊大洋,我也有10塊大洋,咱們倆人都是有錢人了,我為什麼還要給你磕頭?”
圍觀的人們哈哈大笑起來。李老旺又氣又羞,心想:“我今天這個醜可不能丟,我一定得讓你神童給老爺我磕頭,你別覺得你爺爺是對子先生、你娘是巧巧先生,在老爺我跟前,那都是沒用的。”李老旺又掏出了剩下的10塊大洋塞給閔凡提說:“你這個該挨打的小崽子,我這10塊大洋也給你,你必須給老爺我行個禮。”
閔凡提把錢放進了口袋,依然昂著頭。
李老旺這次可氣壞了,他用手指著閔凡提的額頭說:“你拿了老爺我的20塊大洋,為什麼還不給老爺我磕頭?”
閔凡提不慌不忙地說:“這20塊大洋是你給的,並不是我拿的。再說了,現在我已經有20塊大洋,你卻是一分錢也沒有了,按你的規矩,沒錢的應該向有錢的行禮,現在,你應該給我行禮了。我呢,不讓你行禮,就是對你的尊重,你怎麼還提這麼非分的要求呢?”
一席話說得李老旺啞口無言。人群中爆發出哄堂大笑,李老旺羞得像隻落水狗,夾著尾巴,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閔凡提把李老旺剛才給的那20塊大洋拿了出來說:“這錢,它從哪兒來的,我還是讓它回到哪裏去!”說完,把那20塊大洋向圍觀的窮人那兒拋去。
螞蟻認洞
這一年,我們滕州舉辦了一個神童大賽,閔凡提也參加了。比到最後,隻剩下了五名學生進入了決賽。決賽由滕州知縣孟大人出題。孟大人一眼就認出了閔凡提。孟大人想起了閔凡提討球時的對子,心想:“我今天就不出對對子這類題目了,對了,我給他出個腦筋急轉彎方麵的問題。”就說:“咱今天的考題老爺我就不出你們書本上的,老爺要問的是一些真正的智力遊戲,也就是腦筋急轉彎。聽著,老爺我出題了,問,米的母親是誰?米的姥姥是誰?米的父親是誰?米的外公是誰?你們五人誰知道?知道的請寫在紙上,一刻鍾交卷。”
不到一刻鍾,閔凡提就把卷子交上去了。另外四個過了一刻鍾才交的卷。孟大人先看了閔凡提的卷子,沒有說啥。又看了另外四個的卷子,隻一笑,就都放下了。他專門把閔凡提叫到跟前問:“你的卷子上寫的是米的母親是花,姥姥是妙筆,父親是蝶,外公是苞。請問,你有什麼證據證明呢?”閔凡提說:“老爺,花生米,當然米的母親是花了;妙筆生花,那從而說明妙筆是花的母親,也就是米的姥姥了。”孟大人說:“那你又從哪兒知道米的父親是蝶的?”閔凡提說:“這個就更好解釋了,有個詞牌名不是叫蝶戀花嗎,蝶戀花,那當然蝶是花的戀人,就是米的父親了。”孟大人聽後點了點頭問:“這個解釋還說得過去,那你怎麼知道米的外公是苞呢?”閔凡提說:“苞米花,抱過米了,又抱過花了,那這個人當然是米的外公了!”孟大人聽後哈哈大笑說:“解釋得妙,解釋得妙啊!好,我宣布,在這一關,閔凡提的答案是對的,你們的那些米的母親是大豆、是地瓜,全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次咱們滕州的神童是閔凡提!”
另外四個人不服,說:“老爺,如若你宣布閔凡提是滕州神童,我們不服。閔凡提的回答完全是狡辯,是牽強附會。這樣的怎麼是神童呢?”孟大人點了點頭說:“好,那你們就再比試一次,如何?”另外四個人說:“如若這次閔凡提真正能回答出老爺的試題,那我們心服口服!”孟大人問閔凡提:“你有什麼意見嗎?”閔凡提說:“那就請老爺出題吧!”孟大人才要出題,這時,就見一個丫鬟過來了說:“老爺,夫人有請!”孟大人進了內室,不一會兒出來了說:“夫人聽說今天咱們滕州進行神童比試,她給出了一題。”說著,孟大人令衙役拿出了一個物件說:“這是一個迷宮。”然後孟大人又亮出手中的東西說:“這是一根蠶絲。請問:用什麼辦法,讓這根蠶絲從進口入從出口出。也就是說,怎樣能讓這根蠶絲穿過迷宮內千回百轉的迷路再出來。”閔凡提和另外四個學子都仔細地看了迷宮,迷宮的入口很小,隻有一個米粒大小。裏麵的路又很曲折,彎彎繞繞,九曲十八彎。其中的一個說:“用一根很細很細的針,可這樣的針到那裏去找呢?即使找到了,又怎能讓它不斷地委曲求全?這不可思議!”另一個問:“如若把這個迷宮切開,也許有辦法;如若這樣,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閔凡提什麼也沒說,隻是皺著眉頭一會兒看看迷宮,一會兒看看蠶絲。當他聽另外四個人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時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有辦法了!”
幾個人說:“你有辦法?你有什麼辦法?別吹了。”閔凡提說:“我真的能讓這根蠶絲穿過迷宮。”然後又問另外四個人:“如果你們能讓蠶絲穿過迷宮,我願洗耳恭聽。”幾個人都搖了搖頭。閔凡提說:“你們看著,我一定讓這根蠶絲穿過這個迷宮!”說完就見閔凡提跑到了門口的大樹下捉了一個東西過來說:“其實讓這根蠶絲穿過迷宮很簡單,隻需我手中的這個小東西。”說著閔凡提鬆開了手掌,原來手裏是一個螞蟻。在場的人都莫名其妙。隻見閔凡提把蠶絲係在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迷宮的入口處,螞蟻就鑽進了洞裏,就見蠶絲在不停地走。大夥猛地都明白了,不一會兒,螞蟻就從出口處出來了。閔凡提說:“如果出口處再放一塊冰糖,螞蟻會爬得更快些!”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閔凡提的“神童”稱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由閔樓村走向了滕州,成為我們滕州市的“神童”。
《鋤禾》詩的故事
蘇石一巴掌打到兒子小寶的臉上。五歲的小寶臉上馬上長出五根又粗又鮮的“香腸”。小寶怯怯地望著爸爸,兩滴胖胖的眼淚就在眼裏含著。蘇石指著兒子小寶丟下的饅頭說: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