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仲春季節垂釣時機與水域的選擇(2 / 2)

淺水塘的水深普遍較淺。在仲春氣溫回升後,要優先選擇淺水塘釣,因為這種塘的水容量較小,水溫回升快,餌料較豐富,魚的生長發育也快,也更好釣。

釣魚迷:你在早春季節選擇深水水域垂釣,是因為那兒水溫較高;而在仲春後期你又選擇淺水水域垂釣,也說這兒水溫高。這是不是相互矛盾?

吳師傅:這不矛盾。你要注意,在兩個不同季節中引起深水塘與淺水塘水溫高的原因是不同的。

在早春季節,日平均氣溫是低於水溫的,這時,深水塘由於水的容量較大,儲存的熱量較多,因而其水溫比淺水塘的要高,魚開口的時間也較早。因此,早春季節要選擇深水塘釣。

仲春季節後期,太陽輻射強度增加,日照時間增多,導致氣溫增加的速度比水溫增加的速度更快。於是,水域中的熱量平衡關係開始發生逆轉,由冬季向空氣發散熱量的狀態,逐漸反轉過來變成向外界吸收熱量了。4月份後宜興團碄湖的水溫便愈來愈低於氣溫了。淺水水域由於水的容量小,且太陽輻射能在水麵下會被迅速地吸收掉,淺水水域自然比深水水域的水溫升高得更快,魚類也更容易頻繁開口覓食了。因此,仲春季節後期便要優先選擇淺水塘垂釣。

釣魚迷:深水塘與淺水塘水溫的這種變化情況,我們很難掌握,能否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辦法來判斷呢?

吳師傅:溫度在水域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水溫的變化又要連續觀測,這都使我們這些以垂釣為樂的人難以通過測量水溫的辦法來判斷某一塘口的水溫是升還是降,也難以判別兩個不同塘口的平均水溫的差別。

選擇垂釣塘口最簡便、最可靠的方法不是根據水溫的高低,而是觀察水色的變化。在冬季,由於魚類處於蟄伏狀態,塘口的水色一般變得清澈起來。到了春天,水溫上升後魚類逐漸到處遊動,水色才渾濁起來。通常,當水色變渾尤其是變成乳白色時,這個塘口的魚就比清水塘的魚好釣。

釣魚迷:渾水確實好釣一些,但我在仲春季節中也遇到過渾水不好釣的情況,這又是什麼原因?

吳師傅:這是因為仲春的天氣乍冷乍熱、水溫變化幅度過大造成的。例如,前兩天還冷得很,今天南方暖濕氣流突然北上,氣溫快速上升,若在晴天,上層水溫就會快速增高,而底層水溫由於滯後於氣溫的變化仍處在較低水平,形成上熱下冷狀態。魚類便在水域的上層遊弋覓食不沉底,這種魚很難釣,尤其在深水塘中。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冷空氣即將來臨的前夕,盛刮強勁的西南風的時候。

釣魚迷: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呢?

吳師傅:萬一遇到這種上熱下冷的情況,還是以“釣淺”的辦法較好。這是因為在淺水水域上下層之間的溫度較小,當我們不斷提拉釣鉤時,上層的魚類有時會追逐釣餌一道沉入水底搶食。在深水水域,由於上下層之間溫差過大,上層遊動的魚類往往不肯與釣餌一道沉入水底而難以釣獲。我曾把釣到的魚拿回家剖殺,發現魚的腸道中沒有白色餌料,這就證明魚沒有沉底覓食,而是在水域中接鉤的。

釣魚迷:即使在淺水塘,有時水很渾,魚卻也不肯上鉤,這是什麼原因?

吳師傅:水渾除因水溫增高引起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外,就是水中魚類大麵積活動引起的,尤其是水色發白的時候。然而魚的食欲旺盛程度與水溫高低有密切關係,當水溫還沒有達到它的要求時,不能誘發它的食欲,即使釣餌放在它的嘴邊也不肯吞食。因此,水色很渾時雖然說明魚已處於興奮狀態,但水溫還不適宜,沒有達到魚開口的要求致使其難釣。

釣魚迷:這個季節除了利用水色選擇塘口處,如有什麼方法?

吳師傅:那就是選擇草塘釣。草塘比光水塘好釣的原因,一是水草本身就是魚的餌料,對魚有吸引力;二是魚愛躲藏在水草中,隻有當魚感到安全後才會放心地覓食。

對那些水色較清的淺水塘,魚在白天容易看到岸上的動靜,更需要水草的蔭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