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那些年》上映第五天,依舊保持著火爆觀影之勢!
在全國各地的《那些年》粉絲逐漸消耗掉之後,觀看《那些年》的第二軍團開始發威了。
電影院售票的地方隨處可以看到一群群人一起看電影,詭異的是他們都是十幾個幾十個為一個團體,而且年紀也差不多,職業各異,讓所有人驚訝無比。
“他們好奇怪啊,一來就幾十個人,一買票就幾十張?”
“而且都是買那部《那些年》電影的,它有那麼好看嗎?”
“這還不止呢?你們看,他們有的人像個農民工,有的人像老板,有的人像白領,男的女的,混在一起,感覺超級不協調。”
“他們好像很喜歡東張西望,該不會是搶劫的吧?”
“應該不會,你們看有幾個男的經常抱一起,肯定是基情無限。基情那麼美好的東西,怎麼會出現邪惡呢?”
“……滾!”
不少的影迷看到這一群群的人,都非常訝異,低聲議論紛紛。
不過知道內幕的售票員明白,這一群群的人應該是初高中的同學。
此時整個華夏到處都在議論著一件事:“你多久沒有見老同學了?你多久沒有回學校了?”
而造成這一切的,統統都是被《那些年》的宣傳給影響的。
現在社會上大中青年,進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之後,工作、應酬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回家看父母的時間少了,看老同學的時間更是基本沒有,除非是工作上有聯係的,而回母校看一看的時間更是幾近於無。
此時《那些年》掀起的高中校園風潮,讓無數人猛然想起:“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同學了。”
於是乎,電話、qq開始頻繁使用,聯係上了許久未見的老同學,準備舉辦一個聚會。也同樣因為《那些年》,他們決定了要舉辦一個別開生麵的聚會,不是喝酒吃飯,而是……看電影!
所以,就在《那些年》正在全國火熱上映的時候,各大電影院就迎來了一群群與眾不同的影迷,他們對電影院一切都不熟悉,經常東問西問,而且看電影的時候,喜歡大聲說話。
而看完電影之後,大部分都好像流著淚出來:“感謝這部電影!”
每家影院每天都會迎來不少批這種人群,讓電影院老板樂得不行。
隨後的幾天,《無間道》和《那些年》繼續領銜單日票房冠亞軍,持續上演火熱觀影大潮!
在這幾天裏,兩部電影雖然上座率開始降低到56%左右,雖然熒幕塊數正在調整下降,但MTime網上的評分依舊有9.1分,高居不下,遠遠領先其他同期電影。
《那些年》票房收入每天依舊能夠狂撈2000萬以上,讓無數的製片公司眼鏡掉落一地,而負責《那些年》發行的星星娛樂此時已經樂得合不了嘴,這次做出那麼多讓步,總算是沒有吃虧。
而原本被認為可以和《那些年》打對台的《河東獅吼》此時上座率隻剩34%,雖然已經開始實現盈利,而且未來還有四五個星期的上映時間,但那種被《那些年》壓迫的頹勢依舊顯眼。
《少數派報告》也許是名字太挫,也許是不符合華夏觀影審美觀,雖然號稱投資1億美元,此時也被壓迫得跟《河東獅吼》差不多的地步。
12月30日,也就是星期一,上周的華夏票房榜新鮮出爐。
《無間道》以6天2.5億人民幣總票房成功奪取周票房冠軍。
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6天2.2億人民幣總票房將周票房亞軍收入囊中!
而《少數派報告》,以1.5億位列第三。
隨後而至的是《河東獅吼》,收獲1.2億。
其他的小電影在四部電影的擠壓下,最高的也隻不過獲得4000萬的票房,估計回本都有問題。
周票房出來之後,媒體自然是展開熱烈報道。
星聞報就說:“《無間道》與《那些年》依舊票房迅猛,而《那些年》已經開始實現盈利,除去各項分成與成本,目前預估淨利潤2500萬。不得不王尚的眼光和膽量,直接一搏,就獲大收入。”
明珠娛樂更是直接赤裸裸地對王尚表示讚揚:“不得不對《那些年》的營銷水平表示佩服,2000萬的宣傳費沒有白花,緊緊抓住了‘與老同學一起看電影’這個堪稱‘怪異’的宣傳點,為電影創造了大量的票房。而且聽說這2000萬還沒有花完,真是吊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