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繼台灣票房風暴之後,萬眾矚目的《那些年》DVD終於開始發售了。
星星娛樂公司動用了自身全部發行渠道,將所有刻錄好的DVD光碟全部送到了全國各地。
而在網絡視頻上,星星娛樂也與六大視頻網巨頭之一qqtv談妥了相關協議,準備與DVD光碟同一時間登陸網絡視頻站。
而關於《那些年》的銷售宣傳早已開始了,除了宣傳各種票房成績之外,還有與電影院不同的圓滿結局。
雖然《那些年》電影院版的結局很淒美,但卻總歸是一個悲劇,所以被太多現實糾纏的觀眾們顯然是更喜歡‘沈佳宜與柯景騰’在一起的結局。
就在當天,裝著兩個版本的DVD光碟還有網絡視頻就獲得大賣。DVD首日銷售達到了100萬張,而網絡視頻更是直接賣出了5000萬份,堪稱恐怖!金額直接就賣到了1個億!
隨後的幾天裏,銷售速度雖然大幅度下降了,但也讓不少的電影製片公司眼紅不已。
《那些年》的火爆銷售自然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紛紛跟蹤報道,尋找王尚的蹤跡更加積極了。
尋找了多日,終於被一家小媒體機緣巧合之下在魔都南機場中驚喜地發現了王尚一家人。
別人可能認不出那形象大變樣的王尚,但這個小記者剛剛在過年好的時候有近距離采訪過王尚,所以一眼就覺得眼熟,第二眼就認了出來。
這記者欣喜之下沒有太過莽撞,而是保持低調地跟隨著王尚一家人,沒有驚動其他人。
他的這種表現讓王尚很認同。鑒於剛剛他的禮貌行為,王尚特例允許他單獨采訪。
這個小記者年約二十四歲,而且長得也算青澀,估計也是剛剛,見到王尚顯然是非常的激動,甚至有點語無倫次。
“不用緊張,我們年紀也差不多,放鬆地問就是了。”
王尚的和氣顯然是讓緊張興奮的記者放鬆了下來,打開錄音筆,問了起來:“王導您好,我叫黃琦,《娛樂星光報》的記者。最近《那些年》在台灣獲得超高的票房,登上了台灣華語影史票房冠軍寶座,不知道王導演有什麼想說的?”
王尚想到了在前時空《那些年》在台灣取得令人驚詫的票房成績,說道:“作為一部以台灣故事改編的電影,加上它足夠優秀,所以能夠在台灣得到這樣的成績並不出奇。隻要是好電影,就有觀眾喜歡。”
黃琦接著問:“這次《那些年》在台灣找到了一模一樣的原型人物,但是他們的年紀都比較小,不知道王導怎麼看?”
對於這事,王尚也有點蛋疼,沒有想到這個時空的蝴蝶效應沒有波及到那幾個人身上。
不過王尚早有腹案,直接解釋道:“沒有想到到頭來我還是被忽悠了。不過也有可能不是被忽悠,而是那個跟我講故事那個人把他的故事套到了他熟悉的人身上,也許這個人就是這些原型學生的老師、親戚……”
黃琦此時是對王尚是懷中一種狂熱崇拜的心情,所以自然沒有發現王尚說這話的時候有點心虛。
黃琦很快就接著問下麵一件事,也是無數人關注的一件事:“不知道王導是否已經有新的電影計劃呢?”
黃琦的目光帶著一種熱切與期盼。
“有!”
聽到這話,黃琦的手不禁抖了一下。
王尚看著這個還沒學會控製情緒的新人記者,笑了。
黃琦深吸了一口氣,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之後,急切地問道:“不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什麼類型?製片預算多少?”
一口氣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問完之後才感覺自己失禮了,連忙低頭歉意。
“這是一部驚秫片,名字叫做《死神來了》,裏麵並不會出現相互殘殺的暴力場麵,它將會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恐怖片。至於預算,暫時定在了7000萬人民幣,到時還會需要去美國去做特效處理。”
原本前時空的《死神來了1》的製作成本是2000萬,但投資那麼少的原因是製片公司對它的票房成績並不樂觀,所以不敢投資過大,所以在電影的畫麵質量上並不是很好。
而現在輪到王尚來拍它,自然是對它的票房信心百倍,加上《那些年》那裏賺到了一億多人民幣,7000萬花起來毫不心疼。
王尚沒有理會黃琦小記者的驚訝,繼續說道:“2.17飛機事故你應該知道吧,我的創意就是那個時候想到的,如果那天的顧客因為特殊的事情沒有登上飛機,也許結果會不一樣。每當你登上飛機,都會感到正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中,按此設想,命運又會怎樣與生活交織在一起,成為我們人生路口忽明忽滅的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