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20)(2 / 3)

俞敏洪

【個人檔案】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江蘇江陰人。現在隻要說起出國考托福、GRE和雅思,人們就會指向新東方。在新東方學校,每天至少有一千人來這裏報名參加各類外語考試培訓。

從一間十平方米的托福培訓班起步,到2001年培訓學生超過二十五萬人次,新東方學校圓了無數學子出國的夢想。這個曾連考三次才走進北大學堂的農村孩子締造了新東方神話。

【往事】圖書館的燈突然暗了,我摸出打火機,替心儀已久的女孩找到了書包。

我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沒有談戀愛,最後看到女孩子眼睛都發綠了。但是沒有辦法,就是不敢去追。到1986年已經在北大教了一年書了,天天拎著書包上圖書館;明顯不是讀書去的,因為圖書館是北大女孩雲集的地方。背著書包東張西望,總想找個合適的,最後還真被我看到一個,跟了她一個月就沒敢靠近她去說話,內心比較恐懼。

我老是想象我一說話對方就會回手一個耳光,說你這個流氓,還敢跟我說話。老這麼想。但後來有個女孩,就成了我的老婆。那是有一天晚上,圖書館突然停電了,大概是保險絲被燒掉了。當時大家都找不到書包。我生活比較孤單,口袋裏放了好幾個打火機,隨時準備自焚的那種。後來點了打火機,幫她找到書包。自然地就說話了。就一起走出圖書館。

這件事對我後來產生的影響,甚至跟今天新東方的成功有一定關係。我發現如果說你認為某件事情能做的話,隻要不違反天理,你就可以去做。做的時候稍微想一下失敗以後是什麼結果,其實任何失敗並不可怕。比如說追女孩子,被打一個耳光就打一個耳光了,打兩個耳光兩邊正好對稱,挺好。當一件事情想好失敗其實並不可怕。那麼,就應該迅速地嚐試著去做。

【細節】零下十幾度,拎著糨糊桶刷招生告示。

天寒地凍刷招生廣告,給了俞敏洪這樣一個啟示:“真正的艱苦,你在做的時候是不感到艱苦的,因為你在做的時候感到艱苦你就不會做下去。”

走進北大刷廣告,很多人都認識他,俞敏洪穿著棉大衣,騎著破自行車,拎著糨糊桶刷起廣告。零下十幾度的天,凍得他還拿了一瓶二鍋頭酒,一邊刷一邊喝。把糨糊往水泥柱上一刷,因為水泥柱子本身也很涼,所以刷上去後等到刷子拿下來,糨糊就已經變成了冰,廣告也就貼不卜去了。

上午貼完廣告,下午就坐在那個小破辦公室裏等學生。等了四五個小時,忽然來了個學生,扔下一百多塊錢,俞敏洪就會高興一整天。

段永基

【個人檔案】四通集團董事長,又被人稱為中關村村長。出生在甘肅白銀市,十幾歲時跟父母進京。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文革”時在中學當了五年的代課老師,每月收入三十六塊錢。1978年重返校園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航空部所屬的中國航空材料研究院,因較年輕而被提拔為一個研究室的副主任。1985年,三十八歲的段永基下海了,開始了他十八年的四通之路。1993年,四通電子在香港掛牌上市。1998年,為解決四通產權不清問題率先進行重組改製,成為中國第一例管理層收購案。2001年,四通與新浪、陽光文化聯手合作。他從1999年起就一身兩任。北京市政府把中關村科技的大權交給了段永基,又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門人。

【往事】在清華,蹭飯三年。

當時我們是可教育好的子女,我們這種人是被視為最不可靠最不穩定的,所以畢業分配一定要分配到離海防比較遠、離邊防也比較遠又要相當落後的地方。那個地方最好沒有人,這樣我們就不會鬧事。所以就把他和我都分到甘肅武都去了,武都是在秦嶺的南坡,然後往西藏那個方向延伸的地方。

下了火車後坐汽車,那條公路被大水衝斷了,我就在一個小車馬店歇下。有一天吃完晚飯,傍晚在山溝裏坐著。那是冬天,就看見一個人穿著大衣背著很沉重的包袱,從蒼茫的暮色中從山溝裏走出來。我一看是賀鵬飛,就是賀龍元帥的兒子。

他說武都不能去啊,那地方不是人去的地方。他說咱們跑吧,跑回北京就找遲群、謝靜宜要求分配。他們都說你很有膽量。遲群和謝靜宜是毛主席派來的,是當時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總負責人,駐清華北大的“8341”部隊的幹部。其實我沒膽量,我沒飯吃。我那時剛20多歲,一分配就沒有戶口,沒戶口就沒有糧票了。我也不敢告訴我父母,他們在幹校勞動,怕他們精神有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