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幾天時間裏,楊世軒的生活似乎又一夜間回到了正常的節奏當中。白天就在文曲廟和關公廟之間來回串門,晚上就脫下道袍穿上官服,大搖大擺地回到境主衙門升堂辦公。
文曲廟重建的手續似乎也沒了下文,期間羅家還有人過來詢問過重建的事宜,但均被楊世軒以正在辦理的借口給送了回去。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許誌唐、曾弘業的家中一切如故,並沒有因為一個年輕道士的出現,而打亂這兩個家庭的正常生活。
孫不才也受到楊世軒淡定態度的影響,開始不再關注廟宇重建手續的問題,有事沒事就去鎮上走走逛逛,不時往文曲廟添置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必需品,顯然已經有了常住於此的意思。
這天早上八點多鍾,楊世軒一如往常地離開了文曲廟,趕往位於大荊鎮鎮上的關公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楊世軒已經漸漸得到了關公廟內那幾個道士的信任,相互之間的稱謂也變得親近了許多。
在神殿天條之中,楊世軒已經取得了關公廟的產權,理論上說關公廟就是他的私人財產。但在陽世之中,關公廟的產權卻並不在楊世軒的手上,作為戶主的他,想要進那個門,就必須按規矩來。
第一天去關公廟視察情況的時候,楊世軒就發現廟內香火確實旺盛,廟門口時不時都會有行人停下腳步,轉身進去上香禮神。
跟破敗的文曲廟比起來,關公廟的狀況顯然就好了不止一籌,也正是因為如此,關公廟內至今還有幾個道士在負責廟宇的日常管理。
根據楊世軒了解的情況,關公廟內共有四名道士,但均為正一派的道士,相互之間的稱謂,也是以俗家姓名為主。
這四個道士在大荊鎮上都已經有了家室,上有老下有小的,平常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替那些親人逝世的家庭做法事為主。
關公廟內的香油錢其實並不多,但畢竟這也是一處能夠遮風擋雨的地方,更何況人家跑來找你做法事,有個廟跟沒有廟比起來,人家更願意相信誰呢?因此,關公廟更像是個大招牌,無法放棄,也不可能放棄。
一開始楊世軒還算計著要不要想辦法弄錢把廟宇附近的地皮買下來,然後上演一出謀廟奪權的戲碼。
但了解過這四個道士的家庭狀況後,他很善良地選擇了放棄,如果拿走這座廟,這四個道長家裏估計就得揭不開鍋了。
門口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在聊天談話,楊世軒來到關公廟的時候,廟裏頭已經有好幾個香客在那裏上香禮拜了。
關二爺是民間傳說當中的武財神,一般做偏門生意的人,都會在家裏供上一尊關二爺的神像,以祈求平安發財。
但大荊鎮上的這座關公廟,卻幾乎是來者不拒,生小孩的來這裏上香,開公司辦廠的也來這裏上香,最讓楊世軒錯愕的是,前兩天過來的時候,他甚至聽到一個流浪漢在這裏祈求姻緣,想娶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
很顯然,關公廟的業務受理範圍十分廣大,在大荊鎮上的名氣也確實不小,隻是苦了關二爺,啥事都得聽著、看著,連其它神仙負責的事情,他都得跟著管上一管,這叫啥?這叫越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