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開壇祈雨(1 / 2)

幹旱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個半月,火辣的太陽懸在天空,絲毫沒有半點憐憫的意思,用它那火熱的陽光,炙烤著這片已經幹燥的土地。

大荊鎮上能收的藥材,無論是否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基本上全被藥農收了個一幹二淨,啥東西都沒剩下。

但是眼看時節就要過去了,土地卻幹燥地不像話,再不把那些藥材種子種下去的話,今年可就真的要顆粒無收了。

鎮上的自來水供應也基本上陷入了癱瘓的狀態,每家每戶都要用水,可目前可以提到水的水源地,距離鎮上卻有將近十公裏的路程。

自家有車的人,拎著大桶小桶來回運水,而自家沒有車的人,就不得不選擇去街上購買礦泉水以維持生計,這也導致礦泉水價格一路飆升。

大街上沒有幾個人在走動,往常人來人往的街道,眼下卻冷清地有些讓人不敢相信,各種店鋪的老板,也都無精打采地坐在店裏,無所事事。

如果說現在鎮上還有什麼地方挺熱鬧的話,那無疑就是平常時候被人遺忘在腦後的龍王廟了,基本上一天到晚,都有前來求神祈雨的當地老百姓活躍在破舊的龍王廟裏,又是上香又是叩拜的。

反倒是鎮上的河神廟早已被人忘卻,這座建在河邊,跟個茅草屋一樣的小廟裏頭,連個像樣的神像都沒有,隻有一塊高不過二十厘米的牌位。

老百姓們總是很現實的,放著龍王爺的神像不去叩拜,誰會來這麼個偏僻的小廟,求當地小河的河神下雨呢?

但今天下午一點多鍾的時候,鎮上又發生大事了,準確的說,是又發生熱鬧事情了,一支樂隊頂著酷熱吹吹打打地走上了街頭,一個年輕小道士穿著金色的法袍,走在隊伍前麵搖動著三清鈴,直奔關公廟而去。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這支古怪的樂隊後麵,還跟著四個年紀比較大的中年道士,一邊跟著樂隊走,一邊在後麵念念有詞,“……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糧以水為本。無糧則人不存,無水則糧不生。今春以來,上蒼惜雨,下界無流,大河縮萎,小河幹涸,田地豁裂,莊稼枯黃,百姓惶惶,仕宦憂憂,今弟子奏明河神,祈雨降恩澤,功德無量!”

不少人都聽到了這四個中年道士反反複複誦念的祈雨表文,剛開始聽著都覺得有些糊裏糊塗,但仔細聽上兩遍之後,大家就都聽懂了。

這支古怪的隊伍,竟然是請神祈雨來的……隻是,為什麼放著龍王爺的神像不抬,偏偏要捧著一塊說是什麼河神的神位牌上街溜達呢?

鎮上的老人大多知道河岸邊上有一座河神廟,凡是小時候在河邊抓過魚蝦蟹的人,也都去過河神廟,知道那是一座破敗的小廟。

後來隨著上遊工業企業的增多,還有當地人往河裏投毒,導致河裏的魚蝦數量銳減,連小孩兒遊泳都被家長嚴格禁止。

去河邊的人少了,自然知道河神廟的人也少了,誰讓羽姬這位河神大人在大荊鎮任職數十年,也沒有為當地百姓幹過哪怕一件好事呢?

所以,當楊世軒親自帶隊,趙申、朱慶根四人隨同請神,招搖撞市一般穿過鎮上中街的時候,很多人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因為這些人甚至沒有聽說過大荊鎮上還有一個什麼河神存在,更何況人家求龍王爺下雨都沒有半點反應,你求個河神能有效果?

沒幾個人相信這支奇怪的隊伍真的能求到雨,可華國人喜歡看熱鬧的天性,那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如雷貫耳的。

再加上這次出來的四個中年道士,又是鎮上曝光率極高的四位道長,還有隊伍最前麵那個穿著最隆重的小道長,可不就是前段時間一場法會搞掉人家一個賭場的淩雲子道長嗎?

本身就帶有一定傳奇色彩的楊世軒一經曝光,毫無疑問就立刻吸引了很多鎮上的居民跟隨隊伍趕往關公廟,原本隻有十幾個人的隊伍,從河邊河神廟回到鎮上關公廟的時候,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一百多人。

經常給死人出喪的樂隊,是楊世軒花了八百塊錢專門請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鬧出點大動靜,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此事。

很顯然,楊世軒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炎炎烈日下,關公廟門前聚滿了當地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一眼掃去黑壓壓的人頭幾乎擠滿了整段路。

楊世軒早已在關公廟內的空地上架起了法壇,將河神神位請入關公廟之後,便用一張黃布遮住了裏頭主廟的大門,法壇就設在黃布前麵兩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