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的衰弱源自於內部紛爭,其內部的兩個政治勢力互相爭鬥,加上百濟與新羅擺脫了被高句麗的奴役地位,開始聯和攻打高句麗。
隋滅南陳統一中國後,要求周邊的國家為其臣屬,隻有高句麗對此陽奉陰違。隨後高句麗向遼西進攻,引發高句麗與隋的第一次戰爭,隨後以高句麗認錯謝罪而告終。接下來高句麗暗地裏拉攏其他反隋勢力,被隋煬帝發現後,隋與高句麗的戰爭徹底爆發。
隋集結百萬大軍兵分海陸兩路向高句麗發動進攻,準備徹底鏟除這個中原潛在的隱患。百萬大軍一路攻破高句麗數十城池,由於隋軍前線將領的指揮不當加上高句麗的頑強抵抗,最終渡過遼河的先鋒三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次年,隋煬帝親征高句麗,不過因為之前征戰高句麗損失慘重國力銳減,引發隋末民變,最終導致隋朝滅亡。
隋朝的滅亡居然還跟這個神秘的民族政權高句麗有關,看到這裏我不禁發出感歎。此時已是深夜,我把房間裏麵的燈全部都關上了,隻剩下電腦的屏幕發出光亮。我揉了揉眼睛,接著向下看。
唐初貞觀末期,周邊勢力基本都已經平定,唐太宗開始著手準備收拾高句麗。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中,唐朝與高句麗的戰爭不斷。唐朝更是想盡各種辦法打擊高句麗。最終內部分裂嚴重加上唐朝的不斷進攻,致使高句麗國家徹底覆滅,高句麗滅亡之後主體部分融入到漢族之中。
雖然之後高句麗還有過很多複興運動,並且朝鮮半島上很多勢力都自稱出自高麗,但是卻與古高句麗無實際聯係。直到現在,在研究高句麗的曆史上有很多學派和學者都存在著種種分歧。
高句麗幾乎是滿清的翻版,但是實力卻比沒有入關前的清朝強大的很多。高句麗有人口五百萬,雄兵五十萬,占據著東北和朝鮮,但是卻因為總總原因高句麗最終沒有成為清朝的翻版。
也許高句麗和滿清之間隻差了一個吳三桂吧,當然曆史不存在假設,也不是我這種知識淺薄的人能妄自評論的。
網上關於高句麗的資料有很多,我隻是大概的介紹了一下。當我關掉電腦的時候,已經是淩晨兩點多鍾了。我躺在床上,閉上雙眼,腦海裏漂浮著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紹著那個千百年前曾縱橫在我身下這片大地上的神秘國度。接下來我仿佛看到了那座建立在高山之上的高句麗都城。看到了,用一塊塊巨石堆砌的城牆上戰列著一排排充滿殺氣的戰士。看到了,宮殿之中一眾穿著奇裝異服的人正簇擁在王座下。此時王座上的那個男人看向了我,四目相對,我隻感到他那目光猶如一把尖銳的劍,直刺向我。
我睜開了雙眼,看著窗外泛白的天空,我回味著剛剛做的那個夢,大概的內容我還記得,就是怎麼也記不起來王座上那個男人的臉。
吃過了早飯後我又打開了電腦,先是繼續在各大網站上查找著有關地獄村的消息,沒有什麼重要的發現。接下來我開始繼續查找關於高句麗的資料,我詳細的看了一下隋唐兩朝與高句麗的戰爭。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滅陳統一全國後,開始把戰略重心放在了高句麗身上。598年隋文帝派出30萬大軍,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結果大敗,被迫退還,死者十之八九。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更是念念不忘高句麗之患,一直在尋找借口討伐高句麗。公元611年,隋煬帝以高句麗不尊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句麗,舉過征兵,全軍共計113.38萬人,號稱有200萬大軍,由隋煬帝親自指揮。史稱“近古出師之盛,為之也有。”雖然隋軍聲勢浩大,但是高句麗卻全然無所畏懼全力抵抗,最終憑借防守優勢和地理優勢大敗隋軍。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以慘敗告終,上百萬人的生命葬送在遼河以東。公元613、614年,隋煬帝又發動第二次攻打高句麗之戰,皆以失敗告終。
唐朝天下是由唐太宗所打下來的,作為一代明君,深知隋朝滅亡的原因,處處行事小心謹慎,終生未犯大錯,天下出現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獨在征討高句麗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卻和楊廣如出一轍。貞觀十九年,以高句麗欺新羅為由,禦駕親征,率領六軍從洛陽出發攻打高句麗。唐軍在初勝後在安市城遇到了高句麗軍頑強阻擊。唐軍久攻不下,又時逢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唐太宗被迫撤兵,數萬將士殞命沙場。
唐太宗沒有放棄,他命令邊關不斷進擾高句麗,並且動用大量軍費伐木造船,以備征討高句麗之用。結果造成山民暴亂,唐朝動用了數萬大軍,費事數月才將起義鎮壓,一世英名的唐太宗差點走了隋煬帝楊廣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