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8日,綏化行署一位副專員在去陝西省西安市參加全國小集鎮建設會議的旅遊途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這位副專員是綏化行署專員的後備幹部,他的去世給組織部門的人事安排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後來,經過組織部門的推薦黑龍江省委常委批準,黑龍江省委任命牡丹江副市長馬德繼任綏化行署專員,一躍成為正廳級高官。這一消息,如同春雷一般,在馬德的頭頂上炸開了!
連馬德都沒有想到,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餡餅,竟然是一塊狗頭金。
為了歡送馬德赴任,牡丹江市委和市政府聯合舉辦歡送馬德宴會,在牡丹江市政府賓館隆重舉行,參加這個宴會的規格,在牡丹江來說是空前的。市委在家的常委們、副書記和市政府的市長、副市長,全都出席了這次晚宴。宴會開始前,由常務副市長代表市委、市政府講話,講話中對馬德的政績和功績,象征性地又客套般地大加讚賞了一番。
第二天,馬德離開牡丹江市,牡丹江市政府一位領導幹部陪同馬德上任。據坊間傳聞說,在綏化地區賓館設午宴招待過後,這位幹部走到服務員麵前,用奇怪的口吻問:“同誌!你知道我今天給綏化地區送來了一個什麼?”
賓館服務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十分吃驚地說:“不知道啊!那你說,你給我們送來了什麼?”
這位副秘書長狠狠地說:“記住!給你們送來了一個王八犢子!”
“什麼?王八犢子?你說誰是王八犢子啊?”
“那還用我明說麼?馬德他就是一個正裝的王八犢子!”
當然,這個情節是馬德出事後坊間流傳的一個段子,至於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馬德1996年來到綏化地區以後,就開始了他在綏化政壇6年的“馬德時代”。那麼,“馬德時代”給綏化政壇都帶了什麼呢?
初來綏化的馬德,他的政治野心和貪婪野心,並沒有完全暴露出來。因為他沒有忘記在牡丹江市競選市長時的“灰色時光”,為此,他必須做好三個方麵的準備:一是要和當時的綏化地委書記趙洪彥搞好關係;二是平衡和處理好上下、左右關係;三是必須要有自己的“內線”網絡和“鐵杆”親信。就目前形勢來看,馬德既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等閑視之。
馬德首先要與時任綏化地委書記的趙洪彥搞好關係,他的理由有兩點:一是趙洪彥是他的頂頭上司,二是他與趙洪彥又是老鄉。趙洪彥出生在克山縣,而馬德出生克東縣,說他倆是老鄉也不為過。
在綏化這個地盤上,隻有地委書記趙洪彥才是真正的老大,行署專員馬德在老二的位置上,必須做出“孝忠”老大的姿態來。這是馬德的官場哲學。
趙洪彥是馬德江湖中不可不提到的一位大哥級的人物。1944年1月18日,趙洪彥出生於黑龍江省克山縣西河鄉和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一位教書先生,因此,趙也算出身於書香門第。身為家中的長子,趙洪彥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中專畢業後,趙洪彥就被分配到克山縣人民銀行工作,6年後被調到縣財政局工作,兩年後被調到縣委組織部當了一名幹事。此之後他的仕途一路綠燈,又過了兩年之後,他成為地區組織部的幹事、黑龍江省委組織部科長、副處長、副廳級部務委員。1992年,趙洪彥被委以綏化地委副書記重任,後來又當上了權傾一方的綏化地委書記。
馬德除了工作上經常向趙洪彥請示彙報以外,他瞄準每個節日敲開趙洪彥家門。1997年春節剛過去還不到3天,馬德就來到了趙洪彥家。
兩個人除了禮節性的客套之外,馬德便對趙洪彥套起了“近乎”“趙書記,雖然說你是我的書記,我是你的部下,但咱倆更是老鄉呢!我是真心實意地想得到你在工作上對我的幫助,可我畢竟是身單力薄啊!”
趙洪彥用手捋了捋他那花白的銀發,說:“馬專員,你這些話說得我特別的愛聽!克山和克東兩個縣連著,咱們倆都是飲的是那一方水,吃的是那一方糧而長大的。在這一點上,你馬專員盡管放心,我趙洪彥決不能袖手旁觀,我一定竭盡全力支持你!”
馬德試探著說:“趙書記,春節剛過,我馬德沒什麼準備,特意備下了點小錢,算是我給趙書記拜個晚年吧!”
馬德說完,就從衣兜裏掏出一個厚厚的牛皮紙信封,隨手遞給了趙洪彥。這時,趙洪彥大為驚奇,他慌忙地將這一信封又推了回去。馬德一看,這趙洪彥是真的不收,還是故意推辭呢。馬德伸出手來,一下子將趙洪彥的胳膊擋了回去,說道:“趙書記,你就不要這樣了!如果你連我馬德的麵子都不給,那你我今後的工作怎麼合作啊?怎麼配合啊?我看,你就別把你看成是我的書記了,你把你當作是我的老大哥吧!今天,全當作兄弟孝敬哥哥,這總算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