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意誌與根源(2 / 2)

“是啊,人類意識的集合體。”鷇音子看著幾個麵帶不解的人,嗬嗬一笑,說道:“首先定義一種形而上的“意誌”,這就是構成此世界的基礎: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種機械命令,類似於程序中的指令。四種(或更少的)基本力是這種“意誌”在表象世界的隱約體現。能夠演化成為更為複雜的指令,類似於原始海洋中的古生命。可以理解為“不施加外力就會一直運動下去”的慣性之類的東西,向性、應激性、本能、意欲、理智等等隻是其越來越複雜的形式。這種“意誌”我稱為“Type”!”

開車的鞠川靜香搖了搖頭,迷糊的表示不懂,毒島冴子也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唯有有著相當知識儲備的高城沙耶,聽懂了七七八八。

鷇音子對此也沒有仍何表示,繼續說道:“最底層存在的“意誌”是“根源之渦”,所謂“根源”,其實是猶太教思想裏麵的概念,更確切的說所有文化都有類似的東西——猶太教卡巴拉的生命樹、薄伽梵歌中的存在樹、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樹、聖經中的智慧樹。甚至可以再加上一個現代的神話係統——達爾文的進化樹。”

“你怎麼從神話體係扯到進化體係了。”

“這其實是有通共性的。”鷇音子看著皺眉的高城沙耶,心中對這個小姑娘的知識量還是相當的佩服的,說道:“以“樹”喻“存在”的構造由來已久,生命就是分化、分支。

“根”指的是生命之樹的根係,“源”指的是地下的水源——於是“根源”指代的其實就是埋藏在黑暗土壤中的那看不見的部分。”

高城沙耶略有所悟,說道:“這些我好像在書裏看到過。”

“這個概念,如果用佛教用語來說的話,土地之上是看得見的實在界,土地之下是看不見的因果界。如果用哲學用語來描述,則需要把“樹”倒過來看:土地之上是形而下的表象世界,土地之下是形而上的理念世界,分叉的樹枝彙聚到一個共同的“根源”。”

毒島冴子也好像聽懂了一些,說道:“但是根源並不是你所說的意誌啊。”

鷇音子伸手接過肥宅平野戶田遞過來的一瓶純淨水,擰開瓶蓋喝了幾口,繼續說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分級。第二層的“意誌”也就是所謂的“星球意識”,從這裏開始就比較有意義(思)了。”

“那你快說說。”

“康德和拉普拉斯分別獨立提出的星雲說,將星球的演化統合到了整個宇宙的演化進程中——曾經的人們認為,具備如此程度的秩序與和諧的星球運動,必然是出自造物主的“主觀意誌”,亦即智能設計論;但是自康德-拉普拉斯學說問世之後,人們發現塵埃通過一種統計學上的規律(吸積),能夠自發地向著具有秩序性的形態演化,所以不如說這是一種“客觀意誌”的作用。”

高城沙耶聞言點了點頭,說道:“這個理論我看到過。”

鷇音子略顯意外的看著高城沙耶,隨即笑了笑,說道:“既然你看過,過後就有你科普給他們說說吧,接下來我來說說接下來的一擊分層。第三層的“意誌”是“蓋亞意識”,也是世界中的兩大抑製力之一。地球從客觀上來看,隻不過是宇宙億萬星辰中毫不起眼的一顆,所以“蓋亞意識”其實是從屬於“星球意識”中的一種特例;之所以把它單獨拿出來討論,乃是由於它是我們人類賴以存在的唯一星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