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襄陽之戰時,郭靖並沒有向前幾次那樣召開英雄大會,通令天下英雄抗敵。所以直到襄陽被圍之時,全真教方才得此消息。
李誌常這才帶領眾同門紛紛奔赴襄陽馳援。不料未到半路,已傳來襄陽失守,北俠歸天的噩耗。
李誌常和眾同門不勝悲痛和惋惜,路上又紛紛謠傳,此次統兵的阿合馬,更要一鼓作氣,向丐幫和全真教下毒手,以期一舉蕩平中原武林!
李誌常早已知道阿合馬的狠毒,紛紛率眾同門火速回全真教。
不想還是慢了一步。看到山腳下小道士的屍體,已經知道事情不妙,若元軍大舉進攻,教中隻有祈誌城師弟一人,哪裏支撐得住?
幸好危急關頭,西域魔劍要毀王重陽的牌位,幸虧郭襄及時出現,要不今日全真教實已威信掃地。
憑心而論,李誌常掌教期間,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後流離失所,或淪為賤隸,或凍餓街頭。李誌常則“委曲招延,飯於齋堂,日數十人。”因此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為道。李誌常此舉深得士大夫們的稱讚,後人一般也認為,全真教倡於重陽王尊師,道行於邱仙翁(指邱處機),逮真常李公,體含妙用,動應玄機,通明中正,價重一時,可謂成全光大矣!
李誌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興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終於爆發了關於《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之爭,全真道在辯論中失敗,被勒令焚毀道經,全真道遭到嚴重打擊,其鼎盛局麵從此結束;李誌常在感到屈辱與憤懣中閉關不出,將教中的一應事物全托給七位師弟,張誌仙、苗道一、孫德彧、蘭道元、孫履道、完顏德明當今全真教武功最高的七子。李誌常心裏也清楚,他雖貴為掌教,但教中事務繁多,武功卻沒有這幾位師弟後來居上,都超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