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致作者的一封信(代序)(1 / 1)

張永昌先生:

你好。你和張翔麟先生合著的長篇小說《草原染綠的愛》,我讀了兩遍,依然抑止不住新鮮和激動的心情,給你寫信交流閱讀感受。

讀小說是為了尋求動人的故事,這是任何閱讀者的最基本的閱讀心理渴求。然而故事總是由人物演繹的,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人物的追求以及命運的最終歸宿,才是撐起故事框架的柱梁,才是決定故事的質量的主宰,也是決定讀者閱讀興趣的最基本的因素。《草》書的成功就在於此,寫出了幾個生動鮮活的青春男女,使我過目不忘。娜日薩的自尊和對愛的癡心矢誌,令人讀來心靈震顫。江卜拉的崇高理想和勇於探索亦勇於實踐的個性,讓人領略到新一代草原人的魅力。豁達善良的嚴靜桑和詩情洋溢的蒙更花,純潔恬靜的伊琳娜,這些新一代草原男女的心靈世界的崇高追求和現實生活的愛與恨,交織成一曲動人心魄的交響曲,一張張可視可感的青春麵孔浮現在如錦的草原綠野之中。

娜日薩的形象尤為豐滿。這個女孩來到這個世界時就背著上一代人的痛苦的十字架。構成這“十”字的豎筆是傳統的毫無人道人性可言的野蠻的婚配習俗,而“十”字的橫筆則正好是現實生活中極左的政治因素投射給這個不幸的生命先天的壓迫。令人深思的是,巴德瑪額吉既是那個“十”字的切身受害者,甚至可以說在傳統和現實構成的不堪重負的十字架下屈辱生存半世,卻仍然頑固地要把那個十字架再轉移到女兒的心靈裏,可見傳統的積習所造成的扭曲心理的恢複之難,可見現實生活中物質生活對人性的新的扭曲的力量。娜日薩麵對的不僅是母親按照習慣思維強加給她的十字架,而且領受著一個披著現代人架裟的偽善而又陳腐的勢力的逼壓,她在重重包圍中一次又一次突圍出來,勝利地完成了對於陳腐和邪惡的精神剝離,一步又一步展示著對於理想對於愛的動人的心靈曆程,一個生動鮮活的蒙古女兒的形象塑造出來了。她終於拒絕了那個十字架,拒絕了現實生活中新派生的醜惡,成為新一代草原人的自由女神。

娜日薩生存環境的草原,麵對著沙化退化的威脅;娜日薩生存圈裏的老一代和同代人的和諧與不和諧,都深刻地映現出陳腐與新生,美與醜,激進與平庸,純潔與汙濁,鮮紅的血與渾濁的水的尖銳衝突。使我在感受草原實現新生的艱苦曆程中,草原人也在實現著心靈和精神世界的更新。一個“縛馬架”的推廣,一部電視機的安裝,一輛摩托車的出現,一場迪斯科舞蹈的舉辦,都會對傳統的生活秩序造成衝擊,表層的爭論可以透見舊的心理秩序的紊亂和重建。娜日薩和江卜拉一夥青春男女正經曆著從自然到心靈的雙重新生。

這個過程不是草原獨有的個別的現實,而應該是我們正在經曆著的中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草》書的普遍性意義造就了自身的典型性品格。

草原驕子蒙古民族生活風情是《草》書的一大靚點。盛大的濃鬱的草原傳統廟會的紛繁多彩,驃悍矯健的套馬場麵,別具民族情趣的婚禮景觀,神秘的草原和雄奇的雪山風光的鋪陳描繪,讀來令人神往。所有這些生動的描寫,為娜日薩等兩代人的生存環境提供了一個逼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生活的土壤。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裏和特殊的傳統文化裏,正生存著這一群無論在形式上無論在心理靈魂世界裏,都在進行著除舊布新的兩代人。這樣的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的描寫就不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妝飾,而是與人物的血肉和靈魂息息相關的不可或缺的統一肌體了。這裏既能看出你對草原生活的熟悉,更能看到你對這浸淫著文化色彩的風俗民情的深刻理解,才能把這些東西和你的人物那麼渾然地營造為一體。

透過一個個青春男女和一個個老一代草原人的個性各異的生活形象,他們對於草原現存的生存環境的思考和焦慮,對於處於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下的草原發展的前景,可以透見你的思索和理想,自然包括著你的焦慮和急切,一個當代作家的人文情懷就使我十分感動了。我甚至可以斷定,你做為一個在草原生活了許多年的文化人,經曆了草原的昨天也感受了昨天的艱難曆程,雖然已經離開了草原,而仍然對草原今天的現狀和未來的遠景情係於心,說夢牽魂繞也不過分,這是我從你的人物的心靈裏讀出來的作家的心語和血溫。這肯定是你寫作這部小說的初衷和最終的目的,回報給那個美麗神奇的草原一份厚禮,你的心願隨著你成功創造的小說而回報給草原以至整個社會了。

隨興寫下如上一些閱讀感受,尚不及作品的全麵論述和評說,可供你檢驗一下自己的創造在一個如我的讀者心理引起的藝術效果。祝這本佳作早行於世,亦祝你和張翔麟健康快活。

99,11.18

於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