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30多歲的人來說,人生沒有幾個30,麵對危機,如果你隻看到危機,看不到危機背後的機遇,那麼你就隻能成為危機的犧牲品。而那些從危機當中發現機遇並敢於去冒險拚搏的人,從危機當中看到了成功,把危機當做自己走向成功的墊腳石。所以說,成功關鍵是大多數人在困難的時期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
約翰·鄧普頓是全球投資之父,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基金集團創始人。他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鄧普頓小的時候就從父親那裏領略到了投資的奧秘,那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農場被迫倒閉,很多農場主就聚集在萬切斯特鎮的廣場上,通過拍賣來清償抵押品。鄧普頓的家就在廣場邊上,從二樓的窗戶可以將廣場內的一切一覽無餘,鄧普頓總是守候在窗戶旁觀望,每看到拍賣品無人出價時,他就會下樓,通常付很少的錢就能購買下來。數十年之後,鄧普頓的父親再把這些資產出售給商業和住宅開發商,價錢已經比當初購買的時候翻了很多倍。
受此影響,鄧普頓在後來總結了一個讓他受益終生的偉大投資原則:“極度悲觀原則”,即“在無人出價時進場”。鄧普頓認為,股價的狂跌往往是因為無人願意出價,而不是意味著這個股票一文不值。
和鄧普頓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另一位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1973年,當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認為曼圖阿農場的股票能夠複蘇,甚至有人認為,曼圖阿不出3個月就會宣告破產。然而,巴菲特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越是在人們對某一隻股票失去信心的時候,這隻股票就有可能是一座金礦。他不顧別人的質疑和嘲笑,以5美分一股的價格買入。結果,不到5年的時間,他就賺了4700萬美元!
仔細看看,大多數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能在危機中看到機遇。他們的目標明確,從不把目前的情況看成糟糕透頂,一無是處;他們沉著冷靜,在目標的召喚下勇敢地去做,冒險地去幹,直麵恐懼並勇於戰勝它。所以,他們獲得了成功。
智者懂得,危險不隻是危險和困難,更是機會和希望。在全球經濟低迷,大環境一片灰暗的情況下,一些專家悲哀地預測此次危機至少要持續兩三年的時間。然而,國內的一些軟件廠商卻沒有表現絲毫的垂頭喪氣,而是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他們認為金融風暴在給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會。用友軟件董事長說:“金融風暴是中國企業提升自己在全球金融體係中地位的一個難得的機會。”
美國的兩個已經有80多年曆史的兩個老化妝品牌——“Body&Earth”和“GreenCanyonSpa”,在2008年的10月被福建雙飛日化有限公司以14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而此前該品牌化妝品公司的拍賣價高達800萬美元。這對福建雙飛日化有限公司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而成就這一好事的就是這場金融風暴。
福建雙飛日化有限公司從2005年就開始與美國Solar公司合作,承接其“Body&Earth”和“GreenCanyonSpa”的產品,每年承接的訂單金額在300萬元以上。但是,在金融風暴的襲擊下,Solar公司在2008年的5月份申請破產,這意味著它共拖欠雙飛貨款達147萬美元,將成為壞賬。後來,經過雙方的多次協商,雙飛最終采用“以欠款換資產”的策略,將Solar公司旗下的兩個品牌及3000多個銷售渠道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