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一般指大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等,與“細糧”相對。
粗糧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一般有如下三類:
1、穀物類: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麥麩等。
2、雜豆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青豆、芸豆、蠶豆、豌豆等。
3、塊莖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性質】平
【五味】甘
【熱量】47.00大卡(196千焦)/100克
【功效】祛脂降壓,抑癌抗瘤
【粗糧是什麼】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食物的性質
凡是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
凡是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
介於寒涼和溫熱性質食之間,屬於平性食物,適合於一般體質,寒涼、熱性病症的人都可選用。
食物的味道
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
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等作用;
甘味即甜味,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
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辛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
粗糧的營養
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於保障消化係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裏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後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學研究還表明,纖維素有助於抵抗胃癌、腸癌、乳腺癌、潰瘍性腸炎等多種疾病。但是對於粗糧,我們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為過食粗糧也有壞處。
正確吃粗糧的方法
1.吃粗糧及時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後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纖維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漸進吃粗糧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對於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幫助腸道適應,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時,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3.搭配葷菜吃粗糧當我們每天製作食物時,除了顧及口味嗜好,還應該考慮葷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糧的攝入量以30~60克為宜,但也應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食用粗糧原則
毫無疑問,粗雜糧吃起來口感通常要比細糧差一些,這也是人們避粗求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口感很差的粗雜糧還使很多人想起那貧困甚至食不果腹的年代,以及在那些年代裏的不愉快的經曆。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喜歡吃粗雜糧也就不足為奇了。營養和保健是人們選擇、關注粗雜糧的主要動力。
如何講究烹調方法,改善粗雜糧的口感,作出好吃的粗雜糧,從而既有營養保健,又不虧待胃口?有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和細糧搭配食用;
二是粗糧細作;
三是買或做地方風味食品來吃。
不宜人群
現代生活的精細化和精致化,成為諸多營養疾病的誘因。糖尿病(糖尿病食品)、痛風、高血壓(血壓食品)、結腸腫瘤、肥胖等等正在逐漸威脅人類健康(健康食品)。“粗糧(粗糧食品)”,是相對加工比較正規和精細的糧食而言的,主要包括穀類(穀類食品)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不可否認,提倡人們適當吃粗糧可以預防疾病。因為纖維素(纖維素食品)可以抑製膽固醇的吸收,減少高血脂,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便秘食品);而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維生素食品)B1則可以預防腳氣病。同時,很多粗糧還具有藥用價值,如蕎麥含有其他穀物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可以治療高血壓。但是,如果攝入過多的粗糧也會對人體健康不利。首先粗糧本身營養價值不高,而且不容易消化(消化食品),吸收率低;其次,粗糧裏富含的食物纖維可影響人體對鈣(鈣食品)、鐵(鐵食品)等營養素的吸收。粗糧雖好卻不適宜所有人群,一些特殊體質的人就不宜常吃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