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茫茫人生中,一生榮辱在心房,百年烽火苦堪言,南北二代生靈炭。我心救朝朝更朝,雄心意誌無處去。朝朝君主可知休,功名繁華誰肯拋。你樂我樂百姓苦,你哭我哭奸佞笑。何朝天下成太平,我盼朝野幾時明。蒼勁悲壯的詠歎,悲憫血淚的訴求造就了這個時代的哀歌,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這是一個造就英雄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毀滅人性的時代。
富足優美的江南重鎮揚州本來應該是一個人間的世外桃源,可是連連的征戰卻讓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一朝過去又一朝,一朝不如上一朝。百姓們無時無刻忍受著朝廷地方官的剝削,居無定所顛沛流離,互子而食,慘不忍睹。很多有為誌士都想站出來為百姓討公道。可是陰暗無度的朝野怎會聽這些凡夫俗子的話,官官相護,欺上瞞下。有為之士不是遭到迫害就是報國無門無處述求。被冷冰冰的衙門拒之門外。有道是,忠士抒發心中望,怎奈奸佞欲迫害,明言之君含冤亡,誓求青天把月明。
剛剛從3年前戰爭中恢複一點生氣的揚州現在處於和平時期。和平時期的揚州最好的雲來客棧內賓客滿員好不熱鬧,喝著茶聽著書這種生活使他們能夠暫時逃避戰亂帶來的落寞。
客棧中央,一位古稀說書老人站在墨綠色的方桌後麵神情淡然地拿著驚堂木往左麵一敲,娓娓道來:“各位客官,今天我們講的是李夷陵含冤記。各位可知道民間流傳的一首詞《朝歌愁》?”說書人一身布衣蓬鬆的頭發甚是蒼老,他環視了一下四周,見大多數客人凝眉而思的表情很是滿意。
“那首詞,我們聽過隻是不知道是何人所作,他的這首詩真是表達我們老百姓的心聲了。”坐在說書台下首的一些聽書人都大聲喊道。說書人不慌不忙輕輕道來:“這首好詞正是李夷陵李大官人所做。可惜呀,庸暗的朝廷是怎樣對待這個有為的君子的呀。”說書老人說到這不禁歎了口氣,一拍驚堂木開始娓娓道來:“李夷陵本是一富家書生,娶有一妻年輕貌美,有女三人乃是前年一胞所產。如今,妻子又再孕,已有七八月有餘,可謂是高興喜樂在一身。怎奈,李官人是個憂國憂民之人,見很多平民衣不裹腹,饑寒交迫,骨肉分離,好生淒慘。可是知縣縣衙裏那些官老爺卻窮奢極欲,時常大擺筵席款待朝廷下來的達官貴人美其名曰:“恪盡職守”。內心的正義感讓他無法容忍下去。他聽聞揚州刺史大人為官清廉為民做主,當即上訴衙門妄請刺史大人能替百姓做主,不被縣衙老爺蒙蔽還百姓於青天。可是哪裏會曾想,刺史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知縣乃是一丘之貉。知縣得知此事怎可善罷甘休,本已經集合好衙役準備前去抓了李夷陵然後百般折磨。這時他的師爺也就是他小舅子卻阻止了他附在耳邊道:“那姓李的在這地方小有聲望,跟那些窮酸的老學究有些交情,我們無把柄在手恐不得下手,我們尋覓機會,得以報複。”知縣細細品來覺得有些道理,隻得狠狠的咬了咬牙回到自己的後堂。
“後來呢?”有些從性子急的客人不是插著嘴說書人歎了口氣:“哎,老天不仁呀,迫害李大官人的機會還真出現了。那日,縣衙師爺帶著自己幾個狗腿子在街上無事溜達,不知不覺溜到觀音廟附近,好生之巧,偏偏看見了前來祈求觀音賜子的李夫人。師爺見李夫人頓時驚為天人色心便起,暗暗跟蹤李夫人至家門,他一抬頭發現門楣上寫著李府二字,才知剛才那美婦原來是李夷陵的娘子心裏更是新仇舊恨夾雜在一起。大吼一聲幾個狗腿子一用力將大門砸開。師爺進入府內得知李大官人恰是不在家中,這下可樂壞了師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師爺知道自己這幾個手下的德行,立刻將這幾個打發到附近的茶館喝茶去。然後心急火燎的衝入李夫人房中,意欲不軌。李夫人真乃烈女子,拚命地掙紮抵抗。可惜畢竟是女流之輩怎能是那師爺的對手。最終還是被師爺一巴掌扇暈了過去.....”說書人突然停了下來拿起桌角右側的茶壺瀟灑的輕鬆的將茶水往自己喉嚨裏送。“後來呢?”下麵的聽客一個個豎起耳朵緊張到不行,紛紛催促著說書人快快的講。說書人滿意地打了一個響嗝繼續說道“大家暫時不用擔心,上天憐見,就在師爺欲撕開李夫人錦衣的時候,李大官人幸而到家,見這色人對夫人無理,二話不說撈起一棍,大步衝上前去就是一棍,可誰想師爺久居縣衙,多少會那麼點功夫,他就勢一閃,棍子正好掄了個空,師爺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李管人的衣領,暗使氣力,生生將李大官人正麵扳了過來,然後朝著李官人腹部猛施一腿,李官人受到如此衝擊直線飛了出去口吐鮮血,癱倒在左側房門角上。師爺哪裏容得下活口,撿起剛才的棒子,衝到李官人麵前奸惡的看著李大官人的天靈蓋高高舉起棒子,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師爺後心突覺劇痛,呆呆看著胸口處露出一點銀紅色的光,閃的如此明亮和淒迷。他轉身看去,李夫人滿含怒怨早已把一把利剪狠狠地插入了這個獸心之人的後背。師爺瞪大著雙眼嘴角兩側不停地滲出濃濃的黑紅色血水。當他大吼出人生最後一聲之後,無力的墜倒在李夫人麵前。李夫人眼見自己殺人很是恐慌。他們深知刺殺朝廷命官那可是重罪。此家是不可再留了。夫妻二人一計幹脆帶上女兒們迅速逃走。知縣大人得知自己的小舅子自己親信師爺居然死在了李夷陵家裏很是震怒。親帶衙役前去捉拿,可惜人去已樓空。
眾人聽到這裏無不長舒一口氣,對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他們還是很推崇的。
說書人卻偏偏長歎了一口氣,輕輕的搖了搖頭。不住的說著:“可惜呀,可惜。”
“如何可惜”
“天不遂人願呀!且聽我繼續說來。”
眾人屏息一聽。
“轉眼2個月過去,夫人誕下一女,這回倒是極秒,四鳳繞膝,好是憂喜。李大官人救民於水火,正朝綱於正統之心依舊不死,他試圖科舉考試,來一展抱負為民做主。可是怎料監考之官居然是知縣賊人的舅舅---當朝的吏部尚書。不用說,李大官人名落孫山了。這還不打緊,吏部尚書得知李大官人就是跟自己的外甥作對的逃犯,便以科場舞弊的莫須有罪名和殺害官府中人的大罪妄圖將李大官人活捉。幸好李大官人一聽說吏部尚書居然是知縣的舅舅便知道自己大難臨頭,立馬回到客棧收拾行裝逃之夭夭。吏部尚書的人撲了空,吏部尚書絲毫沒有為抓不到人而擔心。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個小小的舉人還能跑到天涯海角去。當即一邊派人追蹤李大官人,另一邊通知了知縣。過了數月,李大官人帶著無奈和悲憤回到藏身之所時,知縣的馬蹄聲也清晰可聞了。李官人發現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他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感懷身處這個世道,這個朝廷痛苦的詠出了《朝歌愁》。李官人對夫人說:”你快帶孩子逃吧,一切由我,你快走,好好養大我們的孩子,記住你不能死,你要養大孩子。”說罷狠狠推開夫人,“快走,再不走來不及了。”夫人滿含熱淚,一咬牙扭頭帶上四個女兒跑了出去。李官人見夫人離去笑了一笑,他靜等著知縣的到來。夫人跑了不遠就聽一陣嘶喊,隨後她的家瞬間成為一片火海,李夫人哭了一聲繼續帶著孩子往前奔。她不知道去哪,反正往前奔就是了。身後馬蹄聲越來越近,李夫人拚命地往前逃,逃到一條清河邊上,她看著四個孩子,淚流滿麵。輕輕地將4個年幼的孩子放入一個由樹枝編成的簡陋木筏送入河流,喊著:“孩子你一定要活下來,不要怪娘狠心,如果有來生我們還能做母女。”李夫人望著順流而下的年幼的女兒們抽泣了一聲。漸近的馬蹄聲也容不得感傷繼續往前逃命。逃亡的路上,李夫人耳邊追趕她的馬蹄聲不絕於耳。不知過了多久,馬蹄聲停止在一個懸崖邊上,知縣望著美貌的李夫人,有點色心泛濫,笑著說:“夫人何苦如此逃了,那李夷陵有什麼好,跟了我吧,我保證讓你榮華富貴享受不盡。”李夫人橫眉冷對大笑一聲,扭過頭從懸崖上一躍而下,香消玉損。”老百姓聽完各個咬牙切齒,拳頭攥得老大。恨不得殺了那狗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