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做事先做人(2)(3 / 3)

帕科的父親一麵幹活,一麵靜靜地聽兒子訴說。帕科說:“華金讓我在朋友麵前丟臉,我現在特別希望他遇上幾件倒黴的事情。”

他父親走到牆角,找到一袋木炭,對帕科說:“兒子,你把前麵掛在繩子上的那件白襯衫當作華金,把這個塑料袋裏的木炭當作你想像中的倒黴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襯衫,每砸中一塊,就象征著華金遇到了一件倒黴的事情。我們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帕科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襯衫上砸去。可是襯衫掛在比較遠的繩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沒有幾塊扔到襯衫上。

父親問帕科:“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他說:“累死我了,但我很開心,因為我扔中了好幾塊木炭,白襯衫上有幾個黑印子了。”

父親看到兒子沒有明白他的用意,於是便讓帕科去照照鏡子。帕科在一麵大鏡子裏看到自己滿身都是黑灰,從臉上隻能看到牙齒是白的。

人生真悟:有時候,我們的壞念頭雖然在別人身上兌現了一部分,別人倒黴了,但是它們也同樣在我們自己身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汙跡。

悲劇是這樣發生的

古時候,有位年輕的獵手,他箭法極準,但總是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向一位老獵手請教。

老獵手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站崗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隻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難的。但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棲息的大雁聞訊後紛紛出逃,但沒發現什麼,便又飛回原地。老獵手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

終於,有幾隻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到雁奴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老獵手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裏,但也懶得再管。年輕獵手拉滿了弓……

人生真悟:悲劇往往是這樣發生的:忠誠的人被誤解,被誤解的人傷透了心,不再堅持。

一隻巴掌也能拍響

她從小就“與眾不同”,因為小兒麻痹症,不要說像其他孩子那樣歡快地跳躍奔跑,就連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難行的她非常悲觀和憂鬱,當醫生教她做一點運動,說這可能對她恢複健康有益時,她就像沒有聽到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憂鬱和自卑感越來越重,甚至,她拒絕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個例外,鄰居家那個隻有一隻胳膊的老人卻成為她的好夥伴。老人是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一隻胳膊的,老人非常樂觀,她非常喜歡聽老人講故事。

這天,她被老人用輪椅推著去附近的一所幼兒園,操場上孩子們動聽的歌聲吸引了他們。當一首歌唱完,老人說道:“我們為他們鼓掌吧!”她吃驚地看著老人,問道:“我的胳膊動不了,你隻有一隻胳膊,怎麼鼓掌啊?”老人對她笑了笑,解開襯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個初春,風中還有幾分寒意,但她卻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裏湧動起一股暖流。老人對她笑了笑,說:“隻要努力,一隻巴掌一樣可以拍響,你一樣能站起來的!”

那天晚上,她讓父親寫了一張紙條,貼到了牆上,上麵是這樣的一行字:一隻巴掌也能拍響。從那之後,她開始配合醫生做運動,無論多麼艱難和痛苦,她都咬牙堅持著,有一點進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態,來求更大進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時,她自己扔開支架,試著走路。蛻變的痛苦是牽扯到筋骨的,她堅持著,她相信自己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歲時,她終於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努力著,她開始鍛煉打籃球和參加田徑運動。

1960年羅馬奧運會女子100米跑決賽上,當她以11秒18第一個撞線後,掌聲雷動,人們都站起來為她喝彩,齊聲歡呼著這個美國黑人的名字:威爾瑪·普道夫。

那一屆奧運會上,威爾瑪·魯道夫成為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個黑人奧運女子百米冠軍。

人生真悟: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哪怕隻剩下一隻胳膊: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哪怕殘疾得不能行走。

生命的懸崖

那一天傍晚,他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

他覺得生活無聊而平淡,年輕的心已不願負擔人世的孤獨和艱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壇子裏的葡萄酒,有一種要把這壇子打破的衝動。於是,他把腳輕輕淩空一提。

忽然,有什麼獨特的聲音傳來,他不禁側耳靜聽。噢,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著啼聲和燈光奔去。

那是他命運裏最耀眼的一次閃電。數年後,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俄國以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恰恰在於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