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說新語》記載,西晉永嘉末年,天下大亂,有一位名叫郗鑒的老人以儒雅聞名。當時他住在鄉下,走投無路,饑寒交迫。鄉裏人因為仰慕他的名聲道德,輪流請他吃飯。郗公經常領著他哥哥的兒子郗邁和外甥周翼這兩個小孩同去,鄉裏人說:“我們都很困難,饑一頓飽一頓的,因為你很賢明,所以大家才接濟你,但怕不能同時供養孩子了。”以後,郗公就獨自去吃,每次把飯含在嘴裏,回家以後,吐出來再喂兩個小孩,孩子才得以活下來。

愛幼是一種美德。你平時是怎樣對待比你小的孩子的?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 熱愛孩子,關心他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優良品德。

2. 社會應處處關心兒童,讓他們能健康成長。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為了孩子,我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德]馬克思

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聲,有如一股淙淙流動的泉水,把那陶醉於生活魅力的動人的歡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壇。——[蘇]高爾基

給孩子一點愛,他將回報你許多的愛。——[英]羅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