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讓人將造紙材料倒入大浴桶裏用石灰水泡起來,再將造紙用的工具在地上畫出來,讓他們先造工具。
造紙用的破布、麻頭還有各類植物的皮被韓浩令工匠用鍘刀一點一點切碎,然後用水衝洗幾遍,將泥垢清洗出去。解下來再把洗幹淨的樹皮破麻放進石灰水裏浸泡,石灰水呈堿性,主要處理原料內的造紙不需用的一些成分,使得造紙需用的成分更鬆散,以便在以後的處理工藝中更容易分散在水裏形成紙漿。
有主神在,浸泡時間什麼的自然可以很好的把握。接下來其他步驟也就是慢工出細活,總體來說耗費時間還是較長的。
不過沒關係,反正造紙也是和煉鋼一樣需要穩定的後方才能大量投入生產的。韓浩就打算生產一點自己用,同時讓工匠練練手,有地盤了可以他們獨立撐起一個造紙作坊並且能帶徒弟。
除了做造紙方麵工作的工匠外,其餘人韓浩都讓他們削投矛,製造投矛器。如果沒有成規模的弓箭手,那麼用投矛手作為遠程攻擊力量是十分好的選擇。
在不考慮準確度的情況下,一個經過略微訓練的投矛手在使用投矛器的情況下可以將投矛發射到數十米之外,而要訓練一個可以將弓箭射到百米之外的弓箭手更加困難。
況且弓箭手的弓和羽箭都是很難製造的,而且容易損壞。不像投矛和投矛器,製作簡單,耐粗使,投矛就算損壞了一些,將就還能使用,弓箭如果出現損壞,就要考慮會不會射到自己人了……
而且投矛的威力遠超箭矢。一個大將外罩重鎧,裏麵依次穿著鎖甲,皮甲,絲綢內衣,也許會出現渾身插滿箭但是仍然大殺四方的情況。但是如果他是被投矛擊中,即使投矛無法擊穿他的鎧甲,所攜帶的衝擊力也不是那麼容易承受的!
當然,弓箭也不是沒有優勢。最簡單的一點,弓箭射程遠超投矛,在韓浩那個時空,普通士兵使用投矛器發射投矛的射程也就不超過一百米,而中國古代複合弓用輕箭拋射對付無甲的起義軍可以射三百米以上(不是不能再遠,再遠的話射到哪裏完全沒譜了。而且殺傷力增加也不會很多,羽箭從高空下墜雖然有重力加速度,但是有風阻存在),在一百米的距離可以洞穿皮甲;第二,發射弓箭要比發射投矛更省力,投矛手用投矛器連續發射幾根投矛就要休息,而優秀的弓箭手可以連續發射二十乃至三十支箭;第三,弓箭可以狙擊敵人,準確度要比投矛高很多,如果敵人距離近或者很密集還好,在距離遠的情況下或者敵人不夠密集的時候射不中敵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投矛比標槍的優勢在於尾部可以綁上羽毛尾翼和配重,從而獲得更穩定的飛行軌跡及更遠的射程。再配上投矛器,投矛發射時獲得的動能更大,使投矛可以發射到更遠的距離並且造成更大傷害。
標槍是純依賴於人的力量將其拋出,一般比投矛更重、更長,一般投擲距離在三十米左右。當然,就普通弓箭一樣,和投矛標槍也有自己的優勢,標槍的優勢在於近距離殺傷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