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韓信聽從蒯徹之言,引兵渡過黃河,乘著齊軍無備,掩旗息鼓,直到曆下。韓信發下命令:“命灌嬰領兵二萬人,往攻華無傷營寨;命曹參領兵二萬人,往攻田解營寨。”韓信自領大軍,隨後接應。二人奉命,各領兵隊前進。
將近齊營,華無傷、田解始知漢兵到了,各自大驚,慌忙引兵迎敵,隻因事前並無布置,臨時措手不及,自然殺個大敗。
田解殺死陣上,華無傷被灌嬰生擒。齊軍見主將已沒,各自逃生。韓信既得曆下,立命進攻臨淄。
臨淄乃是齊國都城,當日齊王田廣、齊相、田橫正與酈生飲酒,忽得探報,說是韓信大破曆下之兵,不日將至。田廣、田橫聞此消息,正如迅雷不及掩耳,大驚失色!此時酈生在座,也覺得韓信此舉是與他作對。但素性倔強,更兼有了酒意,遂假作不知,談笑如常。齊相田橫見酈生夷然不動,心想:“此人必與韓信通謀,故聞信並無驚惶之色。”因對齊王道:“我君臣竟為酈生所賣。”齊王聞言,猛然醒悟。二人遂向酈生厲聲說道:“汝來講和,我已允準,如何韓信卻又進兵?此明是韓信令汝說謊,要乘我無備,來滅我國。如今也無別話可說,汝能阻住漢兵,令其退去,我便饒汝一命。不然,我立即將汝烹死。”說罷,即命左右就殿下架起湯釜來。酈生聽了全然不懼,著雙目,大聲答道:“漢王命我說和,如今韓信違旨進攻,與我何幹?我不能替汝退兵。”齊王與田橫心中大怒,喝令左右將酈生提起,往釜中一擲。不到一時,竟煮得爛熟!後人有詩歎道:本是高陽一酒徒,爭功末路竟亡軀。
淮陰他日同烹狗,得失雞蟲孰有無。
齊王既烹酈生,人報漢兵已到,齊王與田橫急引兵登陴拒守。韓信催兵急攻,不消幾日,竟將臨淄攻破。齊王帶同兵士,拚命殺出城來,奔往高密,遣人到項王處求救。田橫亦奔入博陽去了。韓信既得臨淄,聞齊王現在高密,遂遣將守住臨淄,自領大軍追之。將到高密,探報:“項王遣龍且領兵二十萬救齊,已與齊王合兵,現駐在濰水東岸。”韓信聞報,傳令即就濰水西岸安營。
龍且聽得韓信兵到,便與次將周蘭商議迎敵,旁有客獻計道:“漢兵遠來,譬之窮寇,盡力死鬥,其鋒實不可當。我兵皆近地之人,各顧家室,無心戀戰,容易敗散。為今之計,不如堅壁清野,固守不出。一麵令齊王遣親信之臣,分往所失城邑,招其來降,各城守將聞齊王尚在,又得楚兵來救,必然反漢歸齊。漢兵去國二千裏,客居齊地,運糧不便,若各城邑盡皆反叛,其勢必至無所得食。到得其時,可以不戰而破。”龍且聽說,笑道:“吾平生深知韓信為人,少時貧困無以為生,至寄食於漂母,又受人胯下之辱,毫無勇氣,似此等人,何足畏懼?且吾為救齊而來,若不戰而降,吾有何功?今能戰勝,可得齊國一半之地,豈宜失此機會。”遂不用客言,準備廝殺。
韓信早使人探得龍且要戰,心中歡喜,下令軍中製造布囊萬餘個,滿裝沙土,即日製就,聽候使用。到得晚間,韓信獨喚傅寬上前聽令,密囑道:“汝可領兵五千人,每人攜帶沙囊數個,悄悄行到濰水上流河麵窄處。一齊用沙囊填下,將水壅住,但不可使楚軍得知。”傅寬依言行事,當夜回來複命。
次日一早,韓信升帳,命曹參、灌嬰:“各引兵一萬,就河岸蘆葦中伏定,待得楚兵渡水,追趕我軍,即時突出,截其歸路,圍住廝殺。”又命:“傅寬領兵五千,前往濰水上流,守住壅口,若見楚兵渡河,即令軍士拔起沙囊放下水來,不可有誤。”三人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