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我在砌一堵牆。”
但是第三個泥瓦匠熱情洋溢、充滿自豪地回答說:“我在建一座宏偉的宮殿!”
哈裏什國王回到皇宮後,立刻召見了第三個泥瓦匠,並給了他一個總督的職位。國王的兒子不明白,父親為什麼這樣欣賞第三個工匠?
“一個人有多成功,最終是由他做事時的態度決定的,”哈裏什國王回答說:“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事業最後的結果,而不是手頭的任務,因為隻有這樣,才會有克服困難的動力。”
郭易就是故事中的“第三個泥瓦匠”,在自己的工作中享受生活,成就人生。
經驗總結:
郭易在生意步入正軌後,很快就“鹹魚翻身”了!從2006年春到同年底,他們的美國客戶就由開始的20多個一路攀升到了138個,他一年就賺到了100多萬!
2007年4月,他將公司再次擴大升級,並搬到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工貿園設立了總部,然後在上海、北京和廣州同時成立了3家分公司。
到了2008年夏,他已經占領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德國等幾個國家的市場。
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在經濟一片蕭條的情況下,他的公司效益依然堅挺!
如今,他已在全國建立了6家分公司,業務發展到了歐美等十幾個國家,成了真正的千萬富翁!
在這堆枯燥的數字背後,凝聚了郭易的多少心血,灑下了他的多少汗水,個中滋味隻有他自己知道。有句話說的好:“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是的,郭易在創業之路上,一直向前,向前,向前!有理想、夢想、異想支撐的郭易,一定還會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他。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前文導讀
“心急吃不到熱豆腐”,說的就是心急做不成事。
現實中,很多人卻在做著這樣的事情。他們急於求成,急著擺脫貧困,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反的。
由窮到富,是一個探險的旅程,更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必須抱著極大的耐心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著急奔著目標趕去,不顧腳下,更不顧麼規律,該注意的沒注意到,風險都沒有意識到,那就難免栽跟鬥。
經典案例:
有一個姓張的先生,幾十年辛辛苦苦攢了一些積蓄。他一直都想致富。他周圍的人有做生意發達了,他心也安不下來,就決定拿出自己的積蓄闖一下。
他看到當地個體客運生意興隆,就決定買一輛麵包車跑客運。他讓兒子學駕駛,學了不到半個月,為了節省開支,讓兒子頂班開車,開業第一天就出了車禍,車將一位農婦的大腿撞斷,賠進去數萬元的醫藥費。老張又急著挽回損失,不顧家人反對,添了一輛卡車跑貨運。
為了多賺錢,車子沒日沒夜地跑,小故障也不檢修,不到一個月又出一次車禍。在心急中昏了頭,連車輛最起碼的保險費也沒有交,單方麵承擔了十萬元的責任賠償。
這麼瞎折騰,在差不多兩年期間,張先生不但沒賺到錢,反而連幾十年的積蓄也全都賠光了,還背了一身債。
本打算大幹,結果賠得很慘,張先生為自己的心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由於心急,他居然讓剛學車的兒子開車。
由於心急,他竟讓卡車沒日沒夜地跑,小問題不檢修,結果釀成大問題。
由於心急,他甚至把交車輛保險費都拋在了腦後。教訓真可謂深刻!
如果他心態平和,仔細冷靜地分析,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
20世紀80年代,成昆法決定創業時,口袋裏總共還不到一百塊錢。當時的想法就是在村裏開一家小雜貨店。
雜貨店沒開多久,他找人借了一筆錢,買了炊具、餐具和桌凳,在義烏老汽車站附近開起了飯店。
其實不過是個小攤,隻有兩張木桌八個凳子,賣的隻有米飯和兩菜一湯,酒也隻有一種啤酒。飯店全部投資不到1000塊錢,主要是為當地打工者服務。
成昆法明白顧客群基本上都是幹重活的農民朋友和外地來義烏的打工者,要求不高,隻要飯菜量足,口味適當重一點,回頭率肯定會高。
開張這天他宣布:兩塊錢,上兩菜一湯,飯放開肚子吃。說到做到,客人隻要付兩塊錢,成昆法就給他上一盤麻辣豆腐,一盤肉絲炒芹菜,一碗麻辣榨菜湯,飯敞開肚子吃。
飯菜經濟實惠,又省時間,推出就受到了顧客的熱烈歡迎。第三天,兩張飯桌就坐不下了,常有顧客站著用餐。生意這麼火暴,收入肯定不少吧。半月下來,他結賬核算時,發現不但沒有利潤,還虧了10塊!妻子就勸他,還是回村上經營代銷店吧!
成昆法想,做生意賺錢是很好,虧了也是正常的,不能出點小問題就改去做別的;做什麼事都要一步步來,一定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