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慎重交友,與成功者為鄰(1)(1 / 3)

假如你與天才為伍,即使你不是天才也會成為天才。假如你與傻瓜為伍,即使你不是傻瓜他們也會讓你變成傻瓜。

所以,永遠不要去跟傻瓜交朋友,他會將你的智商帶到與他同一起跑線,而後用當傻瓜的經驗來打敗你。

一個人的專業能力隻占它成功的15%,而15%是因為他的天賦和個性,而其餘的60%是靠你手中人脈,也就是社交。

你與何種人為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你做人的一種底牌。別人隻要結交你的朋友便可輕易翻開你的底牌。那麼,你的底牌是梅花A,還是方片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理論精讀:

古語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環境往往影響人的成長和思想,所以也因此有孟母三遷的典故。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是沒有自製力的,即使是如今長大的很多二三十歲的成年,也依然缺少自製力。

尤為體現的就是,比如女孩子對奢侈品、服裝、化妝品的難以抵擋。再比如男孩子對遊戲、足球的癡迷成癮,這都可以視為自製力差的表現。

不過不可小視的是,環境對於人的改變。小的不說,眾所周知世界原始大陸是雄踞在一塊版圖上,而後才逐漸分割開變成如今。最簡單來說,大家因為環境和地域所建造出各種各樣的文明、語言、文化甚至是信仰。大家膚色的差異、麵貌的差異、甚至包括瞳孔的色澤,太多的例子不勝枚舉。

假如說大環境可以通過時間改變我們如此眾多,那麼小環境下改變我們的想法、思想則更加的容易。與一群囚犯為伍,你能學會最多的是如何犯罪;而加入社會精英團隊時,你學會的是怎樣成功、怎樣讓明天更好。

好好審視一下你的,客觀的評價一下,他們是好的,還是壞的。

經典案例:

成長環境的影響往往左右著這個人是否會去創業或是上進,隻有在好的環境下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裏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燈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幹,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裏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裏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裏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隻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隻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隻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麵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隻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深度點評:

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論的則是“出淤泥而不染”。筆者並不否認這種可能性,但如果以深度分析的話,通常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通常都擁有強大的內心,也就是所謂的精神。

這世界簡單來說隻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影響別人的人,第二種是被別人影響的人。諸如林肯先生很明顯是前者,他永遠有自己的原則,並且不會改變。就如同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說過的經典名言:“所謂男人,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與世界抗衡。”

坦白說,能做到如此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如果讀者的你是這種人,那麼請翻過這一頁吧。因為接下來我們著重講的是後者。

是的,人是很容易被他人影響的。比如我們常常會哼著不知名的曲調,而不以為然。但這可能是你朋友很喜歡唱的一首曲子,你記了下來。再比如我們常常會喜歡上一位明星,而他其實是你朋友前段時間推薦的,而我們卻會認為是自己喜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