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鄉下,每家每戶都飼養一些家禽,以便換些錢補貼家用,隻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家禽就隻能靠著野菜和野草充饑,所以長得瘦弱,更不用說賣好價錢了。
這時候,就有一個想法不停地敲打著王永慶:“如果能夠找到飼料喂養它們,使它們強壯起來就好了。”
通過一段時間王永慶觀察到了一個情況,農民們總是將一些菜根和粗葉扔在菜園子裏。王永慶於是雇人把這些可利用的資源回收回來,再從碾米廠買回稻殼和碎米,混合在一起就製成了鵝的飼料。
王永慶又開始到處向農民收購那些瘦弱的鵝,將它們集中起來飼養。那些飽受饑餓之苦的瘦鵝看到這些飼料時就拚命吞食起來。
由於自身的消化能力比較強,幾個小時後就會繼續狼吞虎咽起來。一天天地過去,那些瘦鵝都變得又肥又大。
飼養瘦鵝的經驗讓王永慶認識到,自己也要像這瘦鵝一般,要忍受得了饑餓,隻有這樣去做,才能磨煉出不同常人的意誌與承受力。
度過了這段困苦的時期,往後的日子他就會如瘦鵝般快速強壯起來。這就是富人的性格能在遭受挫折之後迅速地清醒過來,找準方向對症下藥,不是一味地怨天怨地。
王永慶還從瘦鵝的經驗中發現,如果在某一行業做得不成功,不要簡單地怪罪這個行業,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你采取的方法。
在出現錯誤失敗的時候,富人想的是自身的原因。窮人永遠把問題向外拋,絕對不會想自己。
領悟了這些道理的王永慶開始了自己新的創業曆程,之後他嚐試投身到木材行業、生產PVC塑料粉等領域,一點一點地積累資金,為打造日後的塑料王國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經驗。
王永慶的致富道路經曆了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的爬起。
他有堅定的信念,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就算是麵對失敗也不輕言放棄,他會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地努力,不怕任何艱難困苦,不惜任何代價。
深度點評:
劉歡在《從頭再來》中唱得好:“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從頭再來……”
每個人都有成功、有失敗的時候,重要的是如何用正確的價值觀去麵對它們。考試之後,往往是好學生在找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錯誤,然後對症下藥,避免同類的錯誤繼續發生,爭取更好的成績。差生則在不停地安慰自己:“你看總考第一名的某某都錯了,我犯這點小錯也是應該的。”小小的自我安慰雖然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不能正確引導就會越來越膨脹,一旦失敗了,各種理由就像潮水般紛紛湧出來辯解。當借口成了習慣,那就像是染上了毒癮,想戒掉都難了。
心理科學: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麵對各種各樣的失敗,包括窮人與富人。窮人失敗之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為失敗找借口,為不能飛黃騰達找借口,為不能成為富人找借口。正是這借口令窮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失敗,名正言順地選擇放棄,繼續著窮人的身份。“這次的失敗隻是巧合”“人倒黴的時候做什麼都不會如願的,再等等看吧”、“或許我並不適合,那就放棄吧”……這一句句安慰自己的話在耳邊回響,它們像鎮靜劑一樣,更像是賦予了某種力量,理直氣壯地為自己開脫,開脫一次就離地獄更近了一些,漸漸地當他們走進那無底深淵的時候,他們隻有老老實實做窮人的分了。
富人永遠不找借口。即使是有那麼丁點兒的傾向,他們也要抽打著自己讓自己及時清醒過來。他們比誰都更清楚,那些完美的借口不過是廢話,起不了任何的作用。他們更深知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去麵對失敗。唯有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才是正確之道。
窮人摔倒之後,就會一直沉迷在傷痛之中,為自己站起來會再摔倒找了無數的理由。因為缺乏足夠堅強的信念,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成功呢?
卓越人生:
“內地首富”劉永好當初就是個孵小雞、養鵪鶉和培育蔬菜種的能手,他還因此差點兒丟掉了性命。
1984年4月,劉永好和他的兄弟們接手了一單10萬隻小雞的訂單,被利益衝昏了頭的劉家兄弟馬上借了一大筆資金購買了10萬隻種蛋。
令他們做夢沒有想到的是,2萬隻小雞孵出來後交給買方,對方沒有付款就逃跑了。在追款途中他們發現了交給買方的2萬隻小雞大約有一半在運輸的途中悶死了,另一半則在家裏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經是傾家蕩產,根本無力賠償。走投無路之下,負債的劉家兄弟琢磨著究竟是從岷江的橋頭跳下去還是從此亡命天涯。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想法償還債務。
人往往就是這樣,當你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就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堅持到不能再堅持、執著到不能再執著的時候,事情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