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問他:‘把你折磨得疲憊不堪了吧?’他卻說:‘沒有啊!我並不覺得那很辛苦,反而覺得是受用無窮的經驗。’
“看看‘美國名人榜’中那些人的生平就知道,這些功業彪炳千秋的偉人,都受過一連串的無情打擊。隻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到底,才終於獲得輝煌成果。”
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事?如果能利用種種挫折與失敗,來驅使你更上一層樓,那麼一定可以實現你的理想。
教授們都知道,從學生對於成績不及格的反應可以推測他將來的成就。金克拉在大學授課時,曾把畢業班的一個學生的成績打了個不及格,這個打擊實在很大。因為那個學生早已做好畢業後的各種計劃,現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難堪。他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畢業時才拿到學位;第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時,他一定很失望,甚至對金克拉不滿。金克拉猜得不錯,他真的論理來了。金克拉說他的成績太差以後,他自己也承認對這一科下的功夫不夠。
“但是,”他繼續說:“我過去的成績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一下,重新考慮呢?”
金克拉明確表示辦不到,因為這個成績是經過多次評估才決定出來的。金克拉又提醒他,學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經送交教務處的成績單,除非這個錯誤確實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後,他顯然很生氣。“教授,”他說,“我可以隨便舉出本市50個沒有修過這門課照樣成功的人。你這科有什麼了不起!幹嘛讓我因為這一科就拿不到學位。”
他發泄完了以後,金克拉靜默了大約45秒鍾。他知道避免吵架的好方法就是暫停一下。
然後金克拉才對他說:“你說的大部分都很對,確實有許多知名人物幾乎不知道這一科的內容。你將來很可能不用這門知識就獲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課的知識,但是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
“你是什麼意思?”他反問道。
金克拉回答他說:“我能不能給你一個建議呢?我知道你相當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會怪你。但是請你用積極的態度來麵對這件事吧。這一課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養積極的心態,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請你記住這個教訓,五年以後就會知道,它是使你收獲最大的一個教訓。”
幾天以後金克拉知道他又去重修時,真的非常高興。這一次他的成績非常優異。過了不久,他特地向金克拉致謝,讓金克拉知道他非常感激從前的那場爭論。
“那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無窮。”他說:“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我甚至慶幸那次沒有通過。”
我們都可以化挫敗為勝利。請你從挫敗中汲取教訓,好好利用,就可以對這個挫敗泰然處之了。
金克拉說過:“千萬不要把挫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挫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釋不外是‘命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因為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強的機會。”
馬上停止詛咒命運吧。因為詛咒命運的人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隻能在自己的危機和挫敗中穿來走去,而無盡頭。
難道克服危機需要的是僥幸嗎?碰上新情況時,人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這等於在預演失敗。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頭腦裏的想像會按事情進行的實際情況,刺激人的神經係統,就是當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囑咐自己“不要把球擊入水中”時,他腦子裏將出現球掉進水中的景象,試想,以這種心理狀態打出的球會往哪兒飛呢?
再問一遍,難道要克服危機需要的是僥幸嗎?
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由於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並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這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製了一盤磁帶,反複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將這盤錄音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鬆擊敗了對手。
我們總能聽到在體育比賽中,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勁的公司。在諸多因素之外,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