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法國淪陷區,德國軍官把一位打得皮開肉綻的美國士兵推出來示眾,士兵目光炯炯地掠過悲憤而又無奈的人群,慢慢舉起凝著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劃出一個“V”字,眾人轟動,德國軍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過去。一盆冷水把他澆醒,他又艱難地站起來,突然伸出兩隻已無手指的血臂,組成一個更大的“V”字,向藍天伸去,全場一瞬間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騰。殘暴的德國軍官顫栗了,他沒想到這個象征著勝利的英文字母竟是這般無處不在,無可匹敵。他垂下頭,看到台下的民眾全都張開了自己的手臂。這個德國軍官突然明白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無法砍去這個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這正說明勇氣來自於正氣,正氣是勇氣的基礎,無論誰,隻要掌握了正氣,也就掌握了主動權,掌握了力量。在正氣麵前,在公眾利益麵前,隻要你有理在手,一定可以戰勝邪惡,當然,還要取得大家的共同支持,發動大家共同與邪惡作鬥爭。
或許有時我們的命運將我們置於忍無可忍的痛苦深淵時,我們一定要磨練我們的意誌,強化我們的信念,形成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要永遠沉積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信念。當你曆盡艱辛、前途渺茫、甚至走投無路、萬念俱灰的時候,不屈的意誌會給你的情感以溫暖,給你的意誌以鼓舞,給你的精神以引導。沒有任何一種生活是十全十美的,但隻要有堅強的意誌,就沒有改造不了的自我,就沒有超越不了的屏障,就沒有抵達不了的彼岸。樹立遠大的目標,發掘自我的潛能,那麼,所有瞻前顧後的疑慮、駐足不前的懦弱和逆來順受的消極統統都會被我們置於腦後,我們將獲得無堅不摧的信心和勇氣。
四、用行動磨蝕你的懦弱
有希望才有追求,也就有了人生追求的夢想,但一個人不能總是活在幻境之中,隻有那些為夢想而不斷奮進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多觸社會,到社會上去做事,去娛樂,一個能夠自如地在社會上獲得事業上的快樂的人,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假如你明白自己有懦弱的一麵,就應當學會變得堅強起來。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勇氣,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勇氣一方麵自然有天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則來自對自己與世界的認識,是在生活的磨練中逐步培養出來的。
印度甘地,是全世界著名的民族英雄,曆史學家們是這樣評價的:“他的偉大,在於他的勇氣。”而事實上,甘地小時候是個敏感多疑、瘦弱多病的人,也是一個對人和事、對世界、神秘的天堂地獄都懷有深深畏懼的人。可是,他最終卻成為個勇氣十足的偉大英雄,我們都知道,甘地的不抵抗合作運,是要拿血肉之軀迎向敵人的槍炮的。要是沒有足夠的勇,這種行為根本無從談起。他的這種勇氣從何而來呢?很顯然是他本身努力的結果,他在殘酷的生活和鬥爭中磨練出自己足夠的勇氣。從一投身印度獨立運動起,他就知道,必做一個無所畏懼的人;隻有無畏,才能勇往直前,才能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鬥。他以自己的至高信念,以自己的堅毅力,最終使自己成了一個有勇氣的人,一個大無畏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聖雄甘地在反英的民族獨立運動,多次被捕入獄。但他從沒沮喪,仍然毫不動搖地領導大眾堅持鬥爭,使印度獲得了獨立。雖然他已經去世多年了,但是作為人民英雄、“印度獨立之父”,他將永遠活在印度人民心中,永遠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
甘地由小時候的膽小懦弱,變為後來的具有大無畏精神的民族英雄,這完全是他努力在實生活中改造自身缺陷的結果。凡事不要追求盡善盡美,一個人想在各方麵都有所建樹,是不可能的,必定有好多事是自己做不好的。所以沒必要對自已不滿意,沒必要沮喪。隻要盡力而為,你的精神狀態就會好。所以重要的是努力去做的這個過程,而不是最後取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