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勿讓狹隘遮住心脈(3)(1 / 2)

梁國的大夫中,有個叫宋就的,曾做邊縣的縣長,邊縣和楚國相鄰接。兩國邊境哨所的邊防軍不但都種有瓜園,而且種的瓜各有定數。梁國哨所的邊防軍勤勞,每天多次澆灌他們的瓜,瓜長得很好;楚國哨所的邊防軍懶惰,很少澆灌他們的瓜,瓜長得很差。楚國哨所的邊防軍嫉妒梁國哨所種的瓜比自己好,因此晚上偷偷過去把梁國哨所的瓜掀翻,使各畦的瓜藤都有枯死的。梁國的哨所發現了,請求他們的軍尉,也要偷偷過去把楚國哨所的瓜掀翻作為報複。軍尉向宋就請示這件事,宋就說:“這怎麼行呢?這是結怨惹禍的做法。人家做壞事,自己也做,去報複,見識多狹隘。還是讓我教給你們一個辦法吧:你們每晚派人偷偷去為楚國邊哨的瓜園灌溉,而且還不要讓他們知道。”於是梁國哨所每晚都偷偷去為楚國邊哨的瓜田灌溉,楚國的瓜一天比一天長得好。楚國哨所覺得奇怪而加以窺察,發現是梁國哨所幹的。楚國的縣長聽到這事,十分高興,便原原本本上報楚王。楚王知道後,覺得很慚愧,便告訴下屬說:“問問我們去掀翻人家瓜的,是不是他們還有別的過錯?這是梁國對我們的暗中譴責。”接著,楚王派人用豐厚的財幣向梁國賠禮,同時要求和梁王結交。楚王在世時,一稱讚人,就舉梁王作例子。梁楚交好,從宋就開始。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塑造了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主人公,他原本是一個修剪樹枝的散工,這年冬天找不到工作,可是姐姐的孩子們正在忍受饑餓,他迫不得已砸了商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麵包,不料被警察抓住了,被判五年苦役,他四次越獄逃跑都沒成功,卻使刑期延長到19年。進監獄以前他本是個安分守己的良民,出獄後由於沒有工作,受別人的蔑視,所以真的變成了一個盜竊成性的“飛賊”。警察也在想法抓住他盜竊的證據,想法懲辦他。一個饑寒交迫的夜晚,無處可去的冉·阿讓昏倒在路上,被當地主教米裏哀救起並領回家,他像對自己的家人和親友一樣款待了冉·阿讓,但沒想到冉·阿讓趁主教睡著的時候,偷走了主教房間裏的全部銀器。在逃跑的時候,被警察抓住了,但沒想到主教對警察說,這些東西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讓警察放了冉·阿讓,並且又給了冉·阿讓一對銀燭台,說:“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為了去做一個誠實的人用的,我贖的是您的靈魂。”主教的仁慈深深震動了冉·阿讓,善良的人性在他身上又回歸了,他決心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命運。後來他辦起工廠,很快成了百萬富翁,但他仍過著清苦的生活,他關心工人,關心窮人,興辦各種慈善事業,發展學校,後來被推選為市長。

學會寬容,就是要學會尊重別人,也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學會寬容,也就學會了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胸襟,是一種修養。拜倫說過:愛我的我報以歎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他的“這一笑”,真是灑脫極了有味極了。聖人、偉人都得受時代的、曆史的、地位的條件局限,或多或少地都曾在其人生路上留下過失。完人,隻是人們的苛求和理想化的產物,何況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寬容別人的過失,就給了他一個醒悟的時間,一個悔悟的機會,同時也給了自己一個反思的機會。寬容,能融洽氣氛,交流情感,活躍思想,從而獲得真話、真知、真情。寬容,可以使夫妻情篤,父子情深,家庭和睦,獲得一種心情舒暢的生活氛圍,給自己一個輕裝出擊的事業動力。寬容,不是無是非、無原則。寬容不是寵愛,更不是放縱。寬容隻是使自己擺脫榮辱與斤斤計較的心態,拓寬凡事都耿耿於懷的狹窄心胸。

七、羨而不妒擺脫狹隘

心胸狹隘的人,往往喜歡拿自己與別人相比較,容不得別人的進步和幸福,看到別人在某方麵超過了自己,心裏就不舒服。尤其是當自己身邊的人或同一領域的人超越自己時,自己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刺激、痛苦、憤怒的情緒,因為他人的進步,會給自己造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落後了,這很容易傷害自己的虛榮心,從而導致嫉妒。要擺脫這種狹隘的心理,需要有開闊的心胸,既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又要明白你可以遏製一個人的發展,但你不可能遏製所有人的發展,因為發展是曆史前進的必然趨勢。“芳林新葉催陳葉,長江後浪推前浪”,曆史的車輪誰也無法阻擋,所以善待他人的成就才能化解自己心中的不平衡感。

公元667年,王勃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他政治上失意,經濟上也很窮困。到南昌時,正是重陽節,都督閻伯輿邀請全國有名的文人學士盛會於滕王閣,為滕王閣做序。王勃與會,妙筆生花,一氣嗬成《滕王閣序》,真可以說是句句錦繡,字字珍珠。最後寫序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故意空著一個字不寫,便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馬上起身告辭。閻伯輿看了王勃寫的序文,連連點頭,讚不絕口。後來忽然發現,空了一個字在那兒沒有寫出來,便覺得很奇怪,旁邊圍觀的那些文人也都你一言我一語地瞎猜,有的說應該是“水”字,有的說應該是“獨”字。閻伯輿聽了都不滿意,於是命令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空著的字填出來。待來人追上王勃以後,王勃的隨從就說:“我家公子說了,一字值千金,望閻都督海涵。”來人將原話轉告了閻伯輿,閻伯輿聽了以後心想:自古以來,人才難得,理應禮賢下士。於是就命人用大紅紙包好千兩紋銀,親自率領眾文人學士,一起趕到驛館請教。王勃接過銀子之後,故作驚訝地說:“何勞都督下問,晚生不早就把字留在那裏了麼?”眾人聽了麵麵相覷,異口同聲地發問:“隻空了一格,哪有什麼字呀?”王勃哈哈大笑:“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了一齊鼓掌稱妙。閻伯輿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果然奇才。”王勃的序固然寫得好,但閻伯輿心胸開闊、禮賢下士,不也是一種美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