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化解生活的壓力(3)(1 / 2)

所以,從別人那裏所反映出的你,就代表現實生活中你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當你對他人惡言相向,你就會被認定是“傷害他人的人”,這和你心中所想的並沒多大的關係。基本上,這是根據實際表現出來的部分來做判斷。如果希望他人認為你是個溫柔的人,那麼你就必須實際去做到才行,這個世界上並不會有人那麼親切地替你著想。

你到目前為止所做過的事、內心所想的事、今後想做的事以及內心所考慮的事,這些都與“真正的你”息息相關。

孩童時代,你應該做過暑假作業吧?有人是開始不先做完就無法安心去玩,也有人總在八月過完之前,才將堆積的作業隨隨便便交差了事。當然,也有人是每天按照進度去做也說不定。

就像在漫長的暑假中有作業一樣,漫長的人生也是有作業的。有人在孩童時就背負著許多難題,也有人在孩童時過得無憂無慮,但長大成人後問題就出現了,也有人一直過著普通平凡的日子,突然間他的小孩卻出現了問題或是忽然失去了老師。對於現在正身處困境的人,我希望他們這樣想:“就把它當做人生的課題,非靠自己去解決不可。”或許拖得了一時,但最後終究還是不能不去麵對和解決,因此也隻有麵對它一條路可走而己。

付先生被太太發現與公司裏的秘書有了外遇。在公司裏共同合作了10年的太太決定離家出走,而秘書也相繼離職了,於是公司的業務霎時一片混亂,直到離婚為止,這個問題也沒有解決。付先生也堅決不願道歉。

想要得到些東西就必須擔負起相對的責任,這個東西是否有這個價值,就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計算了,這和人生中的許多事是相同道理的。想得到東西的同時,也有相對的風險性存在,在心中先衡量過這個風險性後,再決定是否要跨出那一步吧!

付先生顯然對風險的評估太大意了些,卻又在事後不想承擔代價。人生並不像討債公司那樣嚴厲,卻也沒有人能逃避得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重新站起來”並不代表“回到原點”。先誠實麵對所發生的事,再去思考日後要怎麼辦吧!

六、迷茫中的選擇

選擇項目太多,讓人迷茫時,人往往感到壓力,因而無法作出決定,甚至失去決定的能力。

80年代中期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電影中,有一幕是他在曼哈頓超級市場琳琅滿目的咖啡架前選購。那裏放了冷凍幹燥咖啡、香濃混合咖啡、哥倫比亞咖啡,有罐裝、袋裝、玻璃瓶裝……還有各種顏色的包裝。

威廉斯飾演的角色是在前蘇聯長大的,那是隻有兩種選擇——咖啡和沒有咖啡。現在他麵對如此多的選擇,感到了焦慮。他暈倒了,人往前栽,把整架陳列的咖啡都撞倒了……

麵對眾多的選擇項目,怎麼做呢?最好明確自己的需要,以及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東西,並且在重要的事項之中分出一個優先順序。

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還能生存得很好的組織都擅長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並能按照順序做。這種情形發生在個人身上時,多數人的煩惱就是有太多事情都必須“優先”處理,而有些人則根本沒有所謂的優先順序。

許多人可能已經把他們待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排好了,因此很容易就看出到底會不會太多。就定義來說,怎麼可能同時有18,20或25項你認為很重要且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呢?雖然沒有法律規定“優先項目”應該要有幾項,但數目應該小於你目前認定的數量。

如果你的“優先項目”實在太多,你可能花多少注意力去處理它們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你隻能專心處理其中幾件,其餘大多數的事則讓它們自生自滅。

當你清楚了自己的優先順序後,就能提醒自己,你現在要做的決定對生活和事業都很重要。這樣,你心中若能保持清明,就能較快做決定,從而使形成的壓力和耗費的精力都較少。

當你確定核心的“優先項目”後,要果斷地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小決定,多空出空間來處理重大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