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梟雄(1 / 2)

青雲山脈,位於南洲大地之北,因青雲山門落於其上而得名,青雲門乃仙家劍修大派,與血影門、法相宗三足鼎立於南洲修真界,青雲門的青雲山試煉三段更以“青雲三關”的美名遍傳天下。

青雲山試煉三段:問心、問劍、問道。

第一段問心,幻境。考驗神魂靈性,靈性不足者,惑於外事外物者,便屬於神魂不穩。

第二段問劍,實境。劍乃殺伐之器,持劍即是行殺伐之道,殺與不殺,得與不得,在乎一心,問心是知,問劍是行,知行合一,方可問道。

第三段問道,秘境。道法自然,修真即是修得真我,於自然之中,求明了真我,便是問道。

仙緣天定,生死自負,得過三段,劍起青雲。所以這青雲山試煉三段,又有過三關之說。

劉驥對這個青雲三關自然很清楚,實際上前身魂飛魄散也就是在第一關的幻境,可當時到底是怎麼個情況,劉驥完全不知,倒是基本可以肯定他現在就在第二關的實境。

青雲三關之所以能美名天下,就在於隻要有天賦,二十歲以下,任何人都可以參加,而且第一關過了之後,可得一劍一丸一秘籍三樣世人眼裏的絕世寶物。即使不參加後麵兩段試煉,三樣寶物也可以帶下山,傳承於家族,而且隻要有青雲劍或者修煉了青雲決,就可以得到青雲門認可的庇護,所以雖然是生死自負,但每隔五年,前來試煉的人仍然隻多不少,大部分人都死了,剩下的要麼就成了青雲弟子,要麼就在俗世揚名立萬,開枝散葉,自以為青雲別傳,替青雲門闖出偌大的名聲。

**************,對這點,劉驥毫不懷疑,隻是自身到底天賦是什麼,卻沒了一點記憶,按理說青雲三關記得這麼清楚,來參加青雲三關的基礎之一沒道理忘記,不過暫時也沒辦法細究。

“青雲者,青天縹緲之雲也,卷舒隨意,輕重由心,收納心猿,降服意馬,可蘊神靈……”

青雲決區區千餘字,沒有晦澀地方,整篇都很通順,好理解,隻是要修煉的時候,具體到一些個名詞,劉驥就不由抓瞎,到底什麼是觀想,怎麼觀想,什麼是神靈,怎麼個蘊法,經脈好理解,但具體在哪裏就完全一頭霧水。

肚擠下麵是丹田,心髒部位是膻中,眉心靠上點叫天門,天門後麵是泥丸,經脈應該就跟血脈類似,就當它也是一個回路好了,反正就是五髒六腑都有,前世還是有點基礎的,劉驥擺個五心朝天的盤坐,努力在腦海回想小學自然,初中物理的知識,哪怕似是而非,死馬當活馬醫:雲的本質應該是水汽,風的本質是空氣的流動,空氣中的水汽自然跟著風走,於是就縹緲隨風了,水汽多了,風中也有些灰塵粒子什麼的,加上太陽高照,溫度變化,雲就出來了,站在地上的人看空中的雲,那自然就各種樣子,引出了諸如:雲無心以出岫,青雲之誌,浮雲遊子意,白雲千載空悠悠,不畏浮雲遮望眼,白雲深處有人家,雲自無心水自閑等等無數膾炙人口的詞句……

數一隻羊是一,兩隻羊是二,三隻是三……

數羊數多了,人就睡著了。

想雲想多了,劉驥就入定了。

天門神海,也叫泥丸識海、紫府神都,虛無混沌間,虛實化生,一縷縹緲之意若隱若現,一個先天神靈遁出虛無,雛形初顯,雖眉目不清,身形不穩,但頂天立地,氣勢巍然,四方雜念不起,靜寂無聲。

寄神於外象,神靈自生,沉意於內氣,便成真氣。

彷如靈犀一點,內視體內小千世界,劉驥長吸緩呼,小心翼翼地默念著青雲決,靜觀其變,神靈一生,神韻自來,神意隨著氣息吐納,便有一陣氣感隨呼吸而入,引動膻中部位的血海鼓蕩,隨著血海波動,氣感緩緩化入五髒六腑,一遍又一遍的循環,每過一遍,便在體內拓展出一處可循環之處,終於在五髒六腑形成一個個小循環,繼而又重複拓展到四肢,循序漸進,最終形成一個遍布周身的完整內氣循環,內氣周天已成,是為小周天!勾通內外天地,引得一頓頓吐納而來的天地靈氣,經肉身洗練,經脈搬運,後歸於丹田氣海,化作一絲青雲真氣,至此,真氣乃生,青雲決正式入門。

劉驥從入定中醒來,神色有些古怪,暗道總算是邁出了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修煉青雲決的關鍵居然是在於用想象力結出先天神靈,對於自己這個結論,劉驥不禁愣了一下,然後又忽然覺得這句話實在是太有道理了,因為他的想象力完全是建立在無數古人得以千古流芳的名句之上,絕非浪得虛名。

他竟然隻用個把時辰,在絲毫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引氣成功,引氣境小周天一步到位!十二正經就這麼通了?

既有之,則安之。

相比於青雲決的入門的安逸,修煉猿公劍法就讓劉驥累得再無雜念,在一縷青雲真氣的鼓蕩下還好,等丹田積蓄的一點真氣耗完,雖然青雲決還在自行隨呼吸緩緩吐納搬運,但終究入不敷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