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寶:定頂釘(柒)(1 / 2)

在大唐吏律中,有這麼一條,說是在皇宮中,若是為給帝王留下一兒半女,就要在帝王死的那年入尼姑庵,做尼姑,而武瞾做了十二年的才人,未給太宗留下一個兒女,所以按照慣例,她就必須要去尼姑庵。

太宗這次叫他來,無非就是確認下她是否會去,他深知武瞾此人心計慎重,且十二年來未曾低下過,必定不會按照慣例去做尼姑,所以現在確認一下,如果必要時…讓武瞾和自己一起駕鶴西去吧。

而武瞾也是有足夠的心計,她的確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去尼姑庵,但又不能輕易留下,否則太宗一定會把自己塞到棺材裏去的,她也大概知道太宗想說什麼了。

“愛妃啊,朕就要去了,你還未為朕留下一兒半女…我們二人相處十二年,我死後,你該如何是好啊!”

武瞾已經聽出太宗的言外之意了,她明白,現在自己已經身處險地,時刻都有性命之憂,但又不能貿然之言,好在武瞾很會隨機應變,她立即下跪答道:“我蒙受皇上見愛,受恩這麼多年,按說應該以死來謝皇上的見愛之恩,隻是皇上現在身患重病,未必會因此而一夕駕崩,所以,我才遲遲沒敢先死,現在我隻想立即削發為尼,長齋拜佛,焚香禱告,祈求皇上早日康複。”

太宗一聽,隻感到眼前一亮,立刻答應了她的要求,允許她出家剃發為尼,其實,李世民心中想殺了武瞾,卻又有些舍不得,無疑十分矛盾,想殺了她,是怕他會對子孫後代的王位不利,不想殺她,又是因為一個男子的諫言,才不能殺她,既然武瞾決心自遁空門,那也甚好。

其實武瞾早就為自己做好了打算,太宗一死,那個人就會變成自己的靠山,那個人就是,太子李治,此時的武瞾依舊正值風華妖嬈,容貌十二年來隻增不減。

次日,武瞾踏上了趕往尼姑庵的路上。

公元651年8月,武瞾被新皇李治也就是唐高宗接回宮中,做了一個宮女公元654年3月,唐高宗封武瞾為昭儀。

公元654年12月17日。

武則天誕下一女,而當時高宗冊封的皇後是王皇後,身為皇後都要去看看妹妹們誕下的孩子,並為其掛上長命鎖,武瞾知道慣例,便躲在了屏風後方,她還特意將屋內的傭人喚走了,隻留下宮外的宮娥,待到王皇後入內,她就一直在觀察,隻能說王皇後其實是個很溫柔的人,屋內很靜,隨著夜空中的一聲悶雷,武瞾的女兒便嚎啕大哭,王皇後萌生愛意,抱起嬰兒哄其入睡,之後掛上長命鎖,便悄悄離開了,待到王皇後走後,武瞾便走到床前,將手圍在繈褓中熟睡孩子的脖子上,她當然也不舍得了,畢竟這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啊,但為了皇後的位子,隻好…要緊牙根了,隻聽見稚嫩孩童無力的呻吟,漸漸在屋內消失。

之後,武瞾便翻窗而出,繞道花園,假裝從正門而歸,其實正在等待皇上來探視女兒。

武瞾麵帶微笑的叫侍女去把公主抱來,隻聽見宮女驚聲一叫,說是公主已死,武瞾便去親自將其抱起,痛哭流涕不已的對高宗說:“我的孩兒,我的孩兒是被人掐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