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北京格局(1 / 2)

北京生存基地,目前全中國最尖端的城市,無論是防衛係統還是經濟的運作,在全世界都排在最前列。及其嚴密具有極強規劃性的經濟體係,十分完善的感染者監控係統,再加上十分穩定而嚴密的政府組織,超級龐大的占地麵積,擁有近乎完美的軍事防禦,讓整座城市堅如磐石的屹立在滿是喪屍的世界裏。

和其他生存基地不同,北京生存基地的隔離牆並不隻存在一麵,而是兩麵隔離牆。從高空的方向看,整個圓形的生存基地裏,還存在一個環。分為內環和外環,將兩個區域隔開,無論是哪裏發生感染事故,都可以第一時間將人員撤離到另一個隔離區。外環的主要作用是將感染區和隔離區隔離開。【注*非隔離牆的籠罩範圍,就被定義為‘感染區’】

而內環主要是為了預防重大感染事故發生而存在的,當然,在非警戒的狀態時,內環隔離牆上專門設置的交通門將會24小時打開,保持交通的暢通。

外環的麵積大約是內環的1.5倍,外環的很多土地都被作為農田或者養殖場,供給整個生存基地的運作。基地不再依靠核電,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風能和太陽能,以及來自長江三峽大壩長距離運輸過來的水電。在城市內部幾乎隨處可見大型的風能發電設備,以及安置在高樓頂上的太陽能發電係統。

長江三峽水電在時隔半年,在武漢生存基地的艱苦努力下終於開始重新運作。雖然擁有三峽大壩這種高效供能器,但是靠北的城市卻並沒有把供電需求完全放在三峽上。長距離輸電使用的依然是半年前的設備,長達半年的時間,絲毫沒有得到保養的幾乎跨越了半個中國的輸電線路到現在依然可以使用,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是奇跡了。

沒人去保養的輸電線路燒斷是個遲早的事,有關部門大致計算,這條線路最多還能使用半年,它的耐久就會到期。北方的城市雖然並沒有把希望完全放在三峽上,但是他們對目前的局勢也無可奈何,無論科學家如何改善風能發電機或者太陽能發電機,一天總和的發電量依然比不上三峽大壩最大排水時一小時的發電量。

就算是北京這樣發展如此迅速而且高端的城市,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有的甚至很致命。

內環和外環有很大區別,內環很大部分以科研為主,國家在1號生存基地特別推出了一係列政策,特別是在科研方麵的獎勵,相當的豐厚。甚至在許多位於內環的國家A級實驗室,所有研究資金都由國家承擔。

中央管理局的分布相當廣,將整個外環和內環劃分為幾個區之後,每個區裏都由一個中央管理分局來進行安全管理。

外環大部分是農業生產的地方,因為西北地區的生存基地發展較慢,像北京這樣走在最前沿的城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空運一部分糧食到西北地區。其實,大部分所謂‘走在最前沿’的城市,糧食並不充足,通常情況下都不存在餘糧,按照數據計算,依靠每個月那少的可憐的生產量頂多剛剛好養活自己城市裏的人而已。但是,大部分集中在中國中部和北部的城市,卻依然拿的出多餘的糧食來援助西北的同胞,其中,大部分得利於‘物資回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