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二層處於自動運轉狀態,核反應堆在正常運作,為整個軍事基地進行供電…
當然,軍事基地內的設施並沒有完全啟動,目前也唯有航天指揮中心的地下一層(也即:放置培養罐的樣本研究區)的少量用電設施,依然處於供電運作狀態。
型號為ZH300的環形反應堆,屬於半聚合半裂變反應堆。
這個地方估計已經自我運作了很長時間,在感染爆發的時期就被廢棄,甚至連臨時在航空指揮中心地下一層修建的樣本研究室都還沒完全修建完畢,雖然培養罐已經安置完畢,但大部分用以研究感染者的精密儀器並沒有及時的組裝上去。樣本研究中心還隻處於一個半吊子狀態,也許該基地在某些緊急情況下,不得不開始感染者的研究,然而因為感染的爆發,導致這裏的所有安置到一半的裝置全部被廢棄。
鈾芯還剩下59%的燃料,若是半聚變半裂變反應堆,產生的能量已經足夠龐大。
從整個地下的施工痕跡來看,整個地下運作係統的建造時間十分的簡短。想象的到,連帶反應堆的安置,都隻是‘臨時’裝填的而已。安全係統並沒有完全構建完成,核反應堆最為基本的安全措施——冷卻核心,並沒有完全完善,同樣隻是處於半吊子狀態。
在全球斷電之後,為了繼續運作這裏的設施,這裏的人才匆忙之下不得不選擇強行啟動核子反應堆。【注*冷卻核心:在現代反應堆當中,作為相當重要的安全裝置而存在,一旦反應堆出現不穩定現象,產生的能量以及溫度超標(超標到一定的程度會導致反應堆爆炸),就必須用冷卻的方式給反應堆降溫】地下二層我無法下去,那道安全門我還沒有辦法打開,但所有的人的屍體都在這裏,我隻需要從43隻感染者中找到正確的那個,砍下手指,用它身上的工作卡打開就行。
雖然沒有完善冷卻核心的ZH300環形反應堆的安全性我無法保證,但設計這裏的設計師並不是蠢貨,反應堆很聰明的被埋設在地下暗河的旁邊,反應堆的位置和暗河之間的距離僅僅隻有百米的距離。
中央電腦上顯示,暗河和反應堆之間的泥土層內安置了精確爆破炸彈。控製著反應堆的中央電腦內,設置著唯一的安全程序。一旦反應堆的溫度超標,中央電腦會自動將炸彈引爆,讓暗河的河水湧入反應堆核心,將其冷卻。
這是不留後路的設計,若反應堆超標一次,河水將反應堆淹沒以後,就代表著這個反應堆無法回收,也無法再啟動。【因為水無法排掉】
【注*在現實中,大部分核電站都依靠河岸,或者海岸而建,就是這個原因,任何情況都可以利用龐大的流水來冷卻反應堆堆芯,高效而且直接】
想象的到,當初這裏的人究竟是被逼入了怎樣的絕境。不到萬不得以,這種一旦反應堆升溫就會失去反應堆的設計是不可能應用到實際當中的。作為整個基地控製中心的中央電腦自動運行了半年時間,能量已經消耗至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