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幹一行,愛一行(2 / 2)

我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尋找成功支點的過程。從媒體人到經理人,從經理人到策劃人,從策劃人到營銷人,從營銷人到谘詢師,角色的每一次轉換,都是對能力的一次挑戰。

不滿足於現狀,夢想成為一個人物,這是每個職場人孜孜以求的目標。然而,我所看到的現實卻是大部分人不是在尋找成功的支點,而是在抱怨失敗的結果:

“我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混了這麼多年,還隻是個普通的白領,老板太黑了,升遷之路渺茫啊。”

“我就是公司的一頭老黃牛,吃的是草,產的是奶,啥時候我能吃的是奶,產的是草就好了。”

“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卻沒有機會成功?我真是運氣太差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努力做了就一定要有成果,付出多了就一定要有回報,工作久了就一定會有升遷,這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慣性思維。難道你不成功,就是因為上司變態、老板黑心?我認為事實恐怕不是這樣。我在企業待了20年,做營銷策劃也做了20年,和我打交道的老板不計其數。在我看來,中國老板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個社會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也是相對最成功的一個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做事現實而理性,不會也無法阻擋一個有本事的人邁向成功。

強人強語

抱怨是死亡的開始,感恩是成功的起點。職場中的成功者都是有本事的人。

很多人的抱怨,其實是一種自卑,是對自我能力不足的心理焦慮。他們不了解,企業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尺永遠是你出了多少業績,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個人做什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憑什麼獲得成功。有人說:“知識給人重量,成就給人光彩。大多數人隻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稱重量。”所以,要想獲得成就,就必須先明白自己賴以生存的重量是什麼。我認為是能力。隻有成為能人,才能有所成就。

成功的支點是能力,一個人要成為有能力的人,就需要公司這個平台修煉能力、展示能力。在現實社會中,許多人並沒有認識到公司這個平台對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性。他們往往自以為有才華、有能力,進入一家公司後,橫挑鼻子豎挑眼,總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不把心思放在鍛煉能力、提高能力上,從而失去成功的機會。

所以,當你初入職場,能力不足時,你沒有什麼資本,沒有選擇的權利,你唯一可做的,就是去適應這個公司,適應這個行業,適應這個社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能力,即做到“幹一行,愛一行”。等你擁有了能力,擁有了相應的位置,具備了選擇的能力,再去做你愛做的事,即“愛一行,幹一行”。

強人強語

職場生涯的前二十年,應該幹一行,愛一行;職場生涯的後二十年,要愛一行,幹一行。

總之,在成為大材之前,先把小用發揮好,要踏踏實實做事,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這才是取得成功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