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帝王的謀略(5)(1 / 3)

政變的目的起初並非為了推翻武則天,僅是為了殺掉張氏兄弟。宰相張柬之等五位朝廷的重要人物,聯絡羽林軍將領以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一大群勢力,乘武則天臥病不起之機,攻占了玄武門,突出宮中,在武則天的迎仙宮搜出張易之、張宗昌,就地處死,完全控製了武則天。事情既已至此,就順便把武則天請下皇位,迎立中宗。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詔《命皇太子監國製》,第三天,武則天宣布傳位太子,第四天中宗宣布複位,武周政權即告結束。

公元705年(中宗神龍元年)11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沒。死前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顧眾人的強烈反對,為母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護靈柩回長安,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稱帝十五年,前後專政近五十年,在她掌握政權期間,為中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她首先重視發展農業,推行均田製,抑製豪強和土地兼並,獎勵墾荒,做得很有成效。在她統治期間,全國人口由三百八十萬戶增長到六百一十五萬戶。其次是發展科舉製度,並親自主持考試,選拔了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優秀人才,並開“武舉”科,選拔有軍事才能的人。

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共取進士二百零五人,而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五十五年間,取進士一千多人。她還極其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倡導編纂了許多文化典籍。她還重視加強邊防,改善同少數民族的周邊關係,對於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防、發展商業等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當然,武則天晚年生活靡費很大,讓她的侄子武三思及男寵張氏兄弟把持朝政也造成了政治的混亂,尤其是她縱容女兒太平公主爭權奪利,做了許多壞事。另外,她任用酷吏,大殺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殺盡,除自己的親生兒子李顯、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全部誅除。十四年間的五十八個宰相,被殺被貶各有二十一人,占百分之七十二以上。武則天終於落下了一個“千古忍人”的惡名。

無論如何,武則天還是像一顆流星劃過中國漫長的封建曆史蒼穹,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引發著後人無限的思考。她的所有的意義,就在於她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

的確,她想把李唐王朝變為武周王朝的目的是落空了,後人談起武周時期,隻是把它當做唐朝的一個小插曲,或是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本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更何況武則天臨死之前,還政於李氏,仿佛本來是李家的政權,自己隻是代為管理一段而已,連自己都不承認有獨立的皇帝資格。

當然,武則天更沒有把中國變為一個“女兒國”,沒有把中國的男皇製改為女皇製,盡管她不服,盡管她采取了許多畸形的手段進行抗爭,但她還是失敗了,她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榮譽是能與高宗合葬,這或許是一種象征,象征著她有著同皇帝平等的女皇的地位,但要想壓倒男皇,那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

然而,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

我們決不作把古代社會的男皇製換成女皇製的無聊之想,隻是想通過武則天的成敗,看看女人為中國曆史注入的活力,這對於從深層裏解放我們的思想,或許不無好處。

自律與自責

我們今天大談特談自律問題,仿佛自律是靈丹妙藥,一談自律就萬事大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概是因為“他律”已經失效,隻好轉而求助自律罷。那麼,什麼是自律和他律?說得白一點,自律就是道德與良心,他律就是法律與製度。由此看來,自律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如果不提倡道德,自律將無從談起。

古人自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對我們今人來說,他們對道德的尊崇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他們有時也善於自律,因自律而自責,又因自責而行德政。

楚昭王遭受吳王闔閭帶來的災禍,國家滅亡,被迫出逃,楚國的父老都趕來送行。楚昭王說:“父老們,你們回去吧,不要擔心你們沒有國君。”楚國的父老們說:“那能再有您這樣賢明的國君!”於是就一起跟隨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則跑到秦國,在秦王朝宮廷上哭著請求秦國出兵救援楚,最終請來了救兵,楚國最終因此而複興。

劉邦進入關中後,召集各縣的豪紳說:“百姓受秦朝苛酷的刑法已經很久了。現在我統治關中,不過是要和父老定下三條法律而已。我進關,是為了替父老們除去禍害,不是為了虐待和搶劫百姓,大家放心好了!”於是劉邦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巡行各地,向老百姓解釋說明,秦朝的百姓們了解了劉邦的真實意圖之後,非常高興。不久,項羽的軍隊又進入關中,所到之處都殘酷地虐待百姓,使人們大失所望。這樣劉邦得到了民心,從此奠定了四百年江山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