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太子少傅,聽說了這事,立刻去拜見劉邦。張良說了許多道理,劉邦居然不理。張良自跟從劉邦以來,劉邦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唯獨這次例外,張良知道難以勸諫,便在家裏裝病。太子太傅叔孫通聽說了,進宮直言抗諫說:“從前晉獻公寵愛驪姬,廢去太子,晉國亂了二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蘇,致使秦國滅亡,這是您親眼看見的。呂後與陛下是患難夫妻,隻生太子一人,且太子仁孝,天下共知,為什麼要無端廢棄呢?如果不聽,我便以死相諫。”說著就要拔劍自刎,劉邦連忙製止他說:“我本是說說而已,並未當真。”
不久,劉邦特召太子宴飲,實際上想考察虛實。“商山四皓”聽說了,也跟太子一起進宮,劉邦見太子身後坐著四位須眉似雪的老者,十分驚異地問是什麼人。四位老者一一自敘姓名。劉邦非常驚愕地說:
“我訪聘你們已有好幾年,你們總是不來,現在難道是跟我的兒子交遊嗎?”“四皓”齊聲回答說:“陛下輕賤士人,隨便辱罵,我們忍受不了汙辱,才不來見您。現在聽說太子仁厚愛士,天下士人都伸長了脖子盼望太子,願為太子效死。我們幾個人特意遠道而來,是想敬奉輔佐太子。”劉邦聽了,歎息不已。等太子和“四皓”離開時,劉邦急忙把戚姬叫來,指點著“四皓”的背影說:“不是我不願立如意為太子,實在是太子羽翼已成,已不能廢棄了。”戚姬聽後,知道再無希望,當即悲淒欲絕。劉邦也不免傷感,為戚姬作“鴻鵠高飛”詞,高聲吟唱,音調淒楚。
應該說,張良用“商山四皓”為太子提高威望的這一招,並非張良的獨創,早在《戰國策》中就有記載了。當時,蘇代為燕國遊說齊國,在沒有見到齊威王之前,先對淳於髡說:“有一個要賣駿馬的人,一連三天,每天早上都牽著馬站在市場上,但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匹駿馬,所以無人問津。他去見伯樂說:‘我有匹駿馬想賣掉它,接連三天早晨我都來到市場上,卻沒人來問價。希望您能夠繞著我的馬細看一番,在離開以後,再回過頭來看看我的馬,請允許我獻給您一早晨的費用,不知是否可以?’伯樂答應了,於是就繞著馬細看一番,離開後又回過頭來看了一下。這樣一來,這匹馬當天早晨就長了十倍的價錢。如今我想把‘駿馬’送給齊王看看,可是我找不到替我前後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樂嗎?請讓我獻上白璧一雙、黃金千鎰,以此作為您飼馬的費用。”
淳於髡說:“我願意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入宮勸說齊王接見並重用蘇代。結果齊王非常喜歡蘇代,蘇代也因而受到了信任和重用。這雖是縱橫家編造的一個故事,但在政治上卻屢試不爽。自此以後,劉邦就再也沒有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是為惠帝,呂雉操縱了大權。她不僅加緊排斥劉氏勢力,更是首先把以往恨之入骨的眼中釘戚姬打入冷宮。呂雉令人剃光了戚姬的滿頭烏發,又用鐵箍子束住她的頭頸,再扒下她的宮裝,換上赭紅色的粗布村裝,趕入永巷內圈禁起來,讓她整天舂米勞作。
戚姬從未舂過米,感到滿腹的悲憤,且哭且舂。不久,她慢慢地編出了一首“舂歌”,在舂米時邊舂邊唱: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簿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裏,當使誰告汝?
呂雉知道後,大怒如狂,憤然罵道:“賤奴尚敢依靠兒子嗎?”公元前194年,呂雉讓人毒殺了趙隱王如意。
呂雉既殺死了戚姬的兒子,就更加慘無人道地迫害戚姬。先把她的手指腳趾斬掉,再割去乳房,又剜掉雙眼,並熏聾耳朵,飲以啞藥,然後放入廁所。呂雉給戚姬取了個名字叫“人豬”。過了幾天,呂雉竟叫惠帝前來觀看,惠帝問那是什麼,有人告訴他那就是戚姬。第二天,戚姬就死了。
惠帝見到戚姬的遭遇後,回到宮中大哭不已,生病一年,不能起床。
後來托人傳話給呂雉說:“把戚姬治成那個樣子,不是人能幹出的事。
我作為您的兒子,到底還是不能治理天下。”從此,漢惠帝縱酒淫樂,不理朝政,消極頹廢,於公元前188年憂鬱而死。
有人說女人的嫉妒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但像呂雉對戚姬這樣的嫉妒和複仇,恐怕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是典型的“中國風格”。也許,中國的女人具有特殊的秉賦吧,她們的權謀總與殘忍相連。呂雉不僅對待同性對手如此殘忍,對待異性也毫不手軟。
漢朝初年,天下始定,但人心仍未統一,特別是某些重兵在握的將領,總想窺伺時機,以圖天下,因此,劉邦格外小心。他在出征叛將陳豨的時候,宮廷之內委於呂雉,宮廷之外委於蕭何,他才放心離去。呂雉實在是個有心人,她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樹立權威、培植勢力的機會,以便日後能夠獨攬大權。
劉邦懷疑韓信謀反,把他降封留在長安。恰在這時,韓信的舍人欒說派他的弟弟前來送信,報稱韓信與陳豨通謀,以前已有密約,這次約定乘夜間不備,打開囚牢,放出囚犯,襲擊皇太子,與陳豨遙相呼應。
呂雉得書後忙與蕭何商量,密謀商定誅除韓信。呂雉派遣一心腹軍士,潛出長安,繞到北方,再複入長安,謊稱是劉邦派來,報告已平定陳豨叛亂的消息。群臣不知有詐,都來朝中稱賀。呂雉的本意是將韓信誑到宮中,但韓信稱病未來拜賀,蕭何就被迫走一趟。他來到韓信的家裏,韓信隻得出見,蕭何說韓信的病無關緊要,韓信無奈,隻得跟著蕭何來到朝廷之上,尚未拜賀,即被拿下。韓信知道不好,急呼蕭何,望他救助,誰知蕭何早已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