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固權之道(8)(1 / 3)

中國的封建集權統治似乎有這樣一條規律:文治不奏效,施以武治,武治再不奏效,就用特務統治。如果特務統治再不奏效,那就隻好不治了。

由此看來,特務統治是政治腐敗、統治無力、自信心不強的集中表現。

中國的封建社會實在是一個告密者的國度,扳起手指數一數,每個朝代都有許多因告密而發跡的人,都有許多因告密而製造出的冤案,因告密而成事者,似乎遠比那些堂而皇之地抗顏直諫而成事者要多得多。

光天化日之下的世界很萎縮,陰溝裏的事業卻很發達,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之一。何以會如此呢?蓋因權力集中於一人之身之故也。帝王一人專權,權力就不得公開,權力既不得公開,便需一些秘密渠道通其內外。告密及告密者便由此而生,特務及特務統治也由此而生。

其實,中國曆代都有特務和特務統治,隻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這樣或那樣罷了。隨著曆史的發展,中國傳統社會的特務統治也逐漸完備起來,到了明朝,就已熟透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叫“燦爛豐富”。

明朝特務統治的發展經曆了一個相當長期和複雜的曆程。如果探其源頭,還得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

朱元璋起自布衣,南征北戰以登帝位,確實不易。除去開國時的鞏固政權的需要不說,朱元璋個人的生活經曆也對他多疑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朱元璋最初投奔郭子興,作戰十分勇敢,甚至成為郭子興的女婿(郭的義女馬氏嫁給朱元璋,後被冊封為皇後),但郭子興卻經常疑忌朱元璋,不禁屢次奪他兵權,還差點因此送命,尤其是郭子興的兩個兒子,多次設計,要置他於死地。朱元璋這段痛苦的經曆使他充分認識到人心的複雜和險惡,在他稱帝之後,對人就加意防範。

當然,明朝初年朝政吏治確實混亂,朱元璋為了使社會盡快地安定下來,一方麵改革官製,集中權力;一方麵實行嚴刑峻法,殘酷殺戮。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就是為了防止群臣密謀造反,他特設錦衣衛,由自己直接掌管。他把錦衣衛派往四方,弄得滿城滿國都是,不要說大事,就是大臣頭天晚上在家請客,吃了什麼菜,作了什麼詩,發了什麼牢騷,為什麼生氣,朱元璋都無所不知,第二天上朝,當麵對證,群臣無不驚駭。

但就是在這樣嚴密的統治之下,丞相胡惟庸還勾結內外,進行謀反,差點把朱元璋殺掉。因胡惟庸謀反案而被殺掉的有三萬人之多,後來又興藍(藍玉)黨大獄,殺掉了一萬五千多人。兩次殺人好幾萬,朝中功臣勳舊幾乎掃蕩一空。朱氏政權總算穩住了腳跟。

朱元璋死後,其孫即位,是為建文帝,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不服,起兵造反,打敗了建文帝,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朱棣在反建文帝的過程中得到了太監的支持,從此,朱棣十分寵信太監,明朝的宦官專權,從此開始了。

朱元璋所設的錦衣衛,下轄十七個所,有五六萬人之多,而一般的衛隻有五個所,最多也不過五千人。這還罷了,關鍵是錦衣衛可以不經任何官吏和法律程序,可直接把有關任何人的情報送到皇帝手裏。

到朱棣時,他感到一個錦衣衛不夠使用,特別是錦衣衛是外臣,情形難以捉摸,而且權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個機構來約束它,恐怕不妥。於是,他就抽取身邊得力的宦官,開設了東廠。東廠既可行使錦衣衛的職能,又可控製監視錦衣衛,又旦夕在朱棣的身邊,易於了解和掌握,這樣,明成祖朱棣覺得放心多了。

這兩個特務機構,到了憲宗朱見深手裏更為完備和發達,可以說達到了中國特務統治的頂峰時期。憲宗時期的政治比太祖和成祖時遠遠不如,憲宗的父親英宗在土木堡慘敗中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帶到北方達一年之久,憲宗朱見深當時被立為太子,接著就由他的叔叔朱祁鈺即位,後來迎回了英宗,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也被廢掉了,景帝朱祁鈺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久朱見濟又病死。在朱祁鈺病重時,大臣又發動了“奪門之變”,讓英宗複辟,從弟弟的手裏討還了皇位。英宗死後,朱見深才即位為憲宗。這一複雜的政治曆程,不僅使朱見深感到難以把握,就是全國的政治形勢,也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憲宗隻有繼承祖宗的傳統,大力發展特務統治了。

特務首領、太監汪直應運而生。

汪直是大滕峽人(今廣西桂平人)。瑤族,在憲宗去南方平亂時被俘獲,入宮初期服侍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由於聰明伶俐,會體貼人意,博得了萬貴妃的歡心。特別是他能盡心盡力地替萬貴妃納賄斂財,以至於萬貴妃覺得應當對他有所報答,於是,萬貴妃就在憲宗麵前極力推薦汪直,憲宗禁不住耳邊風的吹拂,就讓他做了掌管禦馬監的太監。

汪直成為錦衣衛,出自一個偶然的機緣。有一個叫李子龍的術士,說自己能呼風喚雨、驅鬼招神,且能預知人世間的無常禍福。內使鮑石、鄭忠等人對此深信不疑,就把他推薦給憲宗,經常出入宮禁,和憲宗一起登山遊樂,虛弄騙術。時間長了,這李子龍竟然和幾個內使勾結起來,想謀害憲宗。但做事不秘,竟被錦衣衛偵知,於是一並逮捕斬首。這次陰謀雖未成功,但對憲宗的震動卻非常之大,他不能不嚴加防範。於是,他讓汪直改換成錦衣衛軍官的衣服,帶著錦衣衛出去,到街市之上盤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