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摒棄無謂的怯懦,勇摘勝者的王冠(2)(3 / 3)

愛迪生曾經為了找到最合適的白熾燈燈絲,先後嚐試了1200種不同的材料,都沒有成功。別人勸他放棄:“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可是愛迪生卻不這麼認為,他充滿自信地說:“我的成功就在於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他並沒有放棄實驗,而是繼續努力,最終找到最適宜的燈絲,獲得了成功。

愛迪生的成就令世人欽佩,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麵對挫折的勇氣。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困難、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擊。麵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放棄,不能喪失麵對它、戰勝它的勇氣!

有時候失敗就是失敗,至少在短期看是這樣。如果我們把失敗當成生命的組成部分,珍惜它所帶來的學習機會,就能夠超越失敗。愛迪生曾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因此,最好不要否認和害怕失敗,為了最後的成功,失敗了也要昂首挺胸。

盡管失敗是痛苦的,是慘不忍睹的,是狼狽的,但是麵對失敗,我們要高興,要為我們的失敗而高興!別再為自己曾經的承諾表示羞澀。失敗是我們另一個側麵的成功,也是我們在下一次能否成功的保障,我們要經受得起每一次失敗,也就是我們要好好地麵對每一次的“成功”。因此,要記住:如果死是注定的,與其哭泣著走過去,不如笑著走過去。

成功有方

失敗已經既成事實,即使在怎麼垂頭喪氣,哀歎抱怨也是於事無補。既然如此,何不昂首挺胸地去麵對它呢?

1.笑對挫折和失敗

挫折和失敗固然會對人們造成一定的打擊,但是不管我們如何悔恨和悲痛,都無法改變這個既成的結果,與其深陷痛苦之中,如不走出陰影,從頭再來,爭取在下一次把成功攬入懷中。所以,失敗之後要用微笑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成功,而不是用淚水流露內心的悲傷。

2.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失敗之所以會給人造成巨大的打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過於渴望成功而拒絕失敗,對成功有太多的幻想而對失敗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其實,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我們要學會接受,成功時不驕傲,失敗時不氣餒,能屈能伸才能坦然地麵對人生的各種際遇。

經驗,哪怕是痛苦的經驗,也會有很大的好處。

——陀思妥耶夫斯基

霍蘭德說過:“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長著最嬌豔的花朵,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樹木總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紮根,昂首向天。”是的,並非每一次不幸對我們來說都是災難,曾經的逆境通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做鬥爭不僅使我們的人生得到磨煉,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

溫室裏的花朵無法經受外麵的風雪,而經曆過嚴霜的鬆柏卻能夠翹首迎寒。順境雖然能夠幫助智者找到最佳位置和最好的感覺,“百盡竿頭更進一步”,一個個台階向上登攀。卻也會使愚人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不但不向前反而向後退,一直從峰頂滑向深淵。順境不是一勞永逸,更不是一蹴而就或萬事如意。要想讓自己得到曆練,必須要在逆境中進行。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逆境卻能激發人們的潛能,使其得到最大的發揮。因為逆境並不是絕境。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人增加焦慮、憂愁、痛苦;但是,逆境對強者卻能磨煉他們的意誌,使其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國際巨星成龍,他的父親是香港法國領事館的一名小職員,由於轉到澳大利亞的美國領事館工作,不能夠帶上孩子一起去,6歲多的成龍就被送到京劇泰鬥於占元那裏寄宿學藝。7歲時,成龍的父親到了澳大利亞。一年之後,母親也到了異國,每兩年才回香港一次,留下成龍一個人在香港獨自尋求“生存之道”。

成龍跟隨師傅學藝的時候,六十幾個小朋友擠在一起住宿,共同使用一個洗手間,他們從來不刷牙,因為沒有時間;腳上的鞋子一個星期都不脫下來,奇臭無比;每個孩子的頭上都生滿了瘌痢瘡;他們就像一群孤兒一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排隊去紅十字會領取分發的米、奶粉等救濟品。

這班小學徒,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床,一直練到半夜12點。由於太累,需要爭取睡眠時間。5小時的睡眠對於成長中的小孩兒來說真的是太少了。所以很多時候,成龍在壓腿時都會打瞌睡;其他人在讀書的時候,他就坐在教室後麵睡覺。

師傅是位“嚴師”,時時打學徒,每個都打,天天都打,隻有過年過節時才會稍微停手。然而,成龍和他的師兄弟元彪、洪金寶等人,又常常在街上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