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摒棄無謂的怯懦,勇摘勝者的王冠(4)(1 / 3)

成功有方

山不過來,那麼我們隻好過去!生活中,我們無法讓所有的人和事都來適應自己,因此,我們就應該善於去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這樣才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那麼,該如何培養和提高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呢?

1.了解和接受自己。

了解自己,就是全麵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看自己有哪些長處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潛在能力、基本的人格特點。接受自己,就是承認自己的現實狀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達到良好適應環境的目的。接受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不能了解自己,也就不能真正接受自己。一個人不能接受自己,是難以適應環境的,是容易產生不良心理的,很容易焦慮、緊張、抑鬱。

2.認識並麵對現實。

人類是高級的社會群居動物,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群體之中,他每天所麵對的就是這樣的現實環境。所以,我們隻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現實的環境,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環境。現實環境,五彩繽紛,相當複雜,矛盾是常有的事,人們難免遭受挫折。對待挫折要有積極的態度;挫折對於大家來說並非是壞事,它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我們絕不能因為挫折而逃避現實,喪失信心甚至絕望。

3.建立廣泛的興趣。

活動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比如唱歌、朗誦、舞蹈、遊戲、運動、旅遊及參加社會的公益性活動,增強適應能力,這些活動,既能適當地宣泄受壓抑的情緒,又能陶冶情操,使精神生活得到升華,讓自己走向成熟,心理狀態更加穩定、健康。

4.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社交是人類的需要。在社交活動中,更容易了解自己,也能了解別人,也容易產生共感,相互溝通,建立友情。每個人都有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學會愛人和被人愛,學會尊重人和被人尊重,才能與別人和諧相處,良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社交活動,能夠交流信息、取長補短、完善自我。所以,參加社交活動是很有益的。

5.學會求助。

聰明的人,總是充分利用社會支持,從社會方麵獲得幫助。遇到困難,向別人求助,是很廉價的事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病向醫生求助,工作難題向同事或上級求助。心理問題找心理谘詢,向心理醫生求助。能求助為什麼還要學習?因為許多人礙於麵子,有了問題自己扛著,不願意向別人求助。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求助也是一種適應,也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

6.培養幽默感。

幽默是解除心理壓抑、克服挫折心理的好方法。碰到尷尬的事情,幽默一下,說幾句俏皮話,不愉快的心情就會消失。幽默是適應環境的智慧。幽默能使人心理平衡,減輕心理壓力,大家應當學會幽默。

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

——金斯萊

人與人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在生命麵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比誰矮一截。人與人之所以不同,那是因為有些人因理想、信念而變得更加堅強,而另一些人則胸無大誌,知難而退,對一切都不抱有什麼希望。

人生注定要有所追求,不管哪種意義上的成功,都是生命的需要。然而,困難與挫折總會與成功左右相伴,選擇了成功就等於是選擇了困難與挫折。如果你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麼,艱難險阻對你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你都會滿懷希望,不以為然。

曾經,有一個創業者帶領一群人來到中東采礦,但是工人們越往下挖越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所挖的地下都是花崗岩石。他們辛辛苦苦幹了兩年,隻換來一堆破損的器材和挖不完的花崗岩石。

很顯然,創業者沒有找到所希望的礦石,但是那一大片的花崗岩石卻意外地被附近一個海港所看重,他們急需這種質地堅硬的岩石做建港材料。那個海港原本打算要花費大筆經費從外國進口石材,能在附近找到適用的材料,他們非常高興。很快就與那個創業者簽訂了購買石材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