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消極的不良情緒狀態,如恐怖、焦慮、憤怒等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類固醇等內分泌激素增加,因而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深、胃腸蠕動減慢等。這些不良情緒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長期受到壓抑而得不到疏泄,就會使人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體內生理生化過程就難以恢複正常,久之必然引起疾病。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頑固沉重的憂鬱和焦慮,足以給疾病大開方便之門。"國外的醫學研究表明,"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夠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情,如憂慮、頹喪、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且很多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像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癌症等諸多疾病,均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
擴展閱讀之一
《安慰劑效應》
23年前,羅伊·馬丁納博士在荷蘭烏得勒的一所大學的教學醫院遇到到了這樣的一則病例:
兩位同姓瓊斯,名字的縮寫也都是W的病人,躺在肺病病房相鄰的病床。其中一位W.瓊斯患嚴重的肺炎,咳得十分痛苦,而且還有哮喘。另一位W.瓊斯是個老煙槍,有支氣管炎,由於咳嗽出血,需要做支氣管造影而住院。他們同時拿到檢驗報告。抽煙的瓊斯被告知,他的症狀不過就是肺炎而已。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明顯地鬆了口氣。他接受了靜脈抗生素注射以及其他適當的醫療,而他整個生理功能都改變了。他哼著歌,對其他病人講笑話,他告訴每個人他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原先進醫院時還以為自己就要死了,已經放棄了所有的希望。而現在他戒了煙,回家重拾他的人生。
相鄰的病房的另一位瓊斯就不那麼走運了。照過X線之後,哮喘病人瓊斯被診斷出患了非常猛烈而且快速發展的肺癌,預估未來不會活過九個月。經過多年與慢性哮喘搏鬥之後,現在他已經來到人生盡頭。他變得極度沮喪,不和任何人說話,家人試著為他打氣,但是都失敗了,沒有人可以改變他的垂死心情,病況也變得越來越危急。三個月之後,W.瓊斯告別了人世。
可是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在W.瓊斯過世數周之後,一位醫學院學生發現,兩位病人的檔案竟然放錯了,那位仍然存活的W瓊斯應該已經因為肺癌而死亡,卻被召回醫院照X線片。出乎意料,除了原先腫瘤部位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鈣化點外,肺部竟然毫無癌症的跡象。W.瓊斯已經徹底康複而沒有任何症狀了。
W瓊斯這種癌症立時消解的現象,被稱為"安慰劑效應",這是一種奇特的、醫學上無法解釋的心理異例。它遵從的是下麵這個法則:如果你強烈的相信,就會痊愈。至於已故的W.瓊斯則是反效果的犧牲者,也是一種奇特的、醫學上無法解釋的心理異例。它遵從相反的原則:如果你強烈地相信,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不難看出,在這樣的極端病曆中,一個人的情緒和信念能夠起到多麼大的作用。
擴展閱讀之二
情緒與健康
作者簡介:露易絲·海: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傑出的心靈導師,著名作家和演講家。她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倡導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
"頭痛"來自心緒紛亂和將自己看得沒有價值。頭痛的時候,人應該問問自己:究竟有什麼事不對?然後,安慰自己、鼓勵自己,讓所有的問題得到解決,頭痛自然會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