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妥善管理自身情緒
一、管理情緒的必要性
很多重大惡性事件的發生,例如持續十年的特洛伊戰爭、美國明尼蘇達州校園槍擊案、中國雲南大學馬加爵事件等,無不是決策者不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某種特殊情緒狀態下作出的瘋狂決策。而很多人在麵對人生的逆境和挫折時,也常常不能正確麵對,不能及時調整、管理自身的情緒,或者頹廢絕望一蹶不振,或者一時氣憤作出令自己終生後悔的事情。在遇到這些情況時,我們都需要妥善地管理、疏解自己的情緒。
希臘有一個寓言叫做"仇恨袋":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旅途中,難免與別人產生摩擦、誤會甚至仇恨。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請在憤怒的情緒來臨的時候,正確地對待,妥善地處理並及時地解決。這樣我們才會在前進的路上少一分阻礙,多一分成功的機遇。
這則寓言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待憤怒情緒的合理方式。其實不僅僅是憤怒的情緒,我們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合理地表達和控製。否則這種憤怒的情緒會對個人健康不利,甚至產生重大威脅。
在前文我們也已經論述了情緒與健康密不可分的關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會使人長壽並且增強身體抵抗力,相反,消極的不良情緒狀態,如恐怖、焦慮、憤怒等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類固醇等內分泌激素增加,因而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深、胃腸蠕動減慢等,對於身體健康非常有害。《說嶽》中最精彩的"氣死金兀術,笑死牛皋"的故事便是很好的反例。南宋抗金將領牛皋是位性格豪爽的名將,在嶽飛被害後,他成了第二代嶽家軍的長輩。他在率軍打敗了金兵,直搗黃龍府,完成了嶽武穆的遺願後,高興之情無以言表。而且更讓自己得意的是能活捉金兀術,騎在自己的終身之敵的身上,其情其景可以想象,所以仰天哈哈大笑,一口氣接不上,歪頭而亡。而被他騎壓的金兀術則氣得吐血而死。這便是不能妥善地控製自己的情緒而產生悲劇的極端的例子。由此看來,個人學習如何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因此,當我們的情緒產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認清情緒的源頭,才談得上管理情緒。
二、認清情緒的源頭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建了著名的情緒ABC理論,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隻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梁B,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評價以及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