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激勵
一、什麼是激勵
(一)激勵的定義
激勵就是通過外力或內力激發人的動機和需求,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追求的持續的心理過程。
(二)激勵的分類
從激勵的來源看,激勵分為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外部激勵是借助外力或者通過他人得到的激勵,內部激勵是進行自我激勵。這一章我們重點論述的就是自我激勵,即用自己情緒激勵自己行為的能力。
(三)激勵的目的
激勵的直接目的是激發人的動機和需求,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等5種需要,當低層次需要滿足後,高層次需要才會成為主導需要,各層次需要的強度不同。激勵就是要引導被激勵者從低層次的需要向高層次需要發展,提供行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激勵的最終目的是最大化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在實現預期的目標的同時,也能夠滿足個人各種不同層次的需要。
二、激勵的意義激勵成為一個人成長和事業成功的巨大推動力,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80%~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經過充分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
美國著名成功心理學家拿破侖·希爾在年幼時,被家人認為是一個壞孩子。隻有他的繼母不這麼看,她總是鼓勵他依靠自己的力量,製訂的計劃並堅毅地前進。後來證實,這種計劃就是希爾事業的支柱,他的繼母造就了他,她用深厚的愛和不可動搖的信心激勵著希爾。
美國小說家歐·亨利寫過一篇小說,叫《最後一片葉子》。故事講的是一個冬天,一位小姑娘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身體很虛弱,每天從窗口看樹上的落葉,並且堅信,最後一片葉子落下,就是她死去的時候。
但是,盡管寒風一天比一天刮得厲害,樹上依然有一片黃葉在風中飄揚,無論風吹雨打,始終沒有掉落。
於是小女孩又重燃起生活的希望,重新獲得新生!
其實,是一位老畫家,冒著寒風,將他畫的一片黃葉縛住樹上,以此幫助小女孩戰勝了死神。這片樹葉,激勵年輕人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幫助她戰勝了疾病。沒有這片寓意著生命的樹葉,她很可能在心裏放棄生的希望。
激勵具有巨大的能量,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溫暖的笑容,都可能改變我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的心情,改變我們的行為,甚至改變我們的人生。可以說,激勵是人的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隻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讓人充滿希望,讓人生輝煌。案例分析:大雁飛行的秘密
每年的秋末,一隊隊的大雁向南方遷徙,傳達它們南遷的消息,它們一般是呈V字形排列飛行,並定期變換領飛者,因為頭雁在前麵開路,能幫助左右兩邊的雁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學家曾在風洞實驗中發現,成群的雁以V字形飛行比一隻雁單獨飛行能多飛72%的距離。
第二節 自我激勵
一、什麼是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指人在暗示的作用下,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積極向上、超越自我的心理曆程。激勵的力量來自於自我奮發向上的心理,這是一種內在的自覺激勵,是一種真正產生激勵作用的持久的激勵。
自我激勵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在逆境中給我們注入戰勝困難的信心,使我們獲得在黑夜中撥開迷霧,走向光明的勇氣。
1944年美國有個名叫約翰·戈達德的少年,他把一生想幹的大事列了一張表,作為他一生的誌願。他想要幹的事情有: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思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子;參觀全球......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現在約翰·戈達德在經曆了8次死裏逃生和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後,已經完成了其中的106個目標。他的下-個目標是遊覽中國。正是這種奮發向上的自我激勵精神才使他的生命充滿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