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理:根據題目給出的加油站線索推理出加油站的服務對象--汽車,再由汽車推理出汽車擁有者。最後,根據題目數量要求,同樣量化我們的推理結果--汽車和汽車擁有者。
(3)因此而獲得的解題思路:看看該國有多少人口,一般一個家庭擁有多少輛汽車或者多少個家庭擁有一輛車,一般人憑日常常識就知道大概。然後算一算一輛車加油的頻率,或者考慮多少人口、多少街區需要一個加油站,最後能得出答案。
公司的人力總監要的不是一個準確無誤的標準答案,需要的是應聘者自信的運用一套邏輯推導的方法。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這種人才--能把一個"難題"用一堆複雜而邏輯嚴密的、每一步推論看起來都正確無比的報告解答開。
同理,問題也可能會是: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有多少個加油站或者別的什麼東西?
案例分析之二: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是圓的?
邏輯分析:
我們同樣用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進行推理:
由題目給出的線索:"下水道蓋子",我們第一反應想到它的功能、材料。
由基本功能:"蓋下水道",我們推理出它最需要具備的"安全"要素。因此,我們可以推理出以下的觀點:
(1)從安全角度考慮:圓的不管怎麼轉,都是圓的,不會因哪一邊窄一點會掉下去。
(2)下水道口造成圓的可以減少不規則物體(自行車、石頭等)掉下去的幾率。
(3)節約材料,相同大的麵積,用更少的材料,
(4)運輸方便,可以滾著前進。
案例分析之三: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邏輯分析: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爭論了很多年,在此,我們從邏輯思維角度分析一下應聘者們是怎樣說服考官的,我們分析的是邏輯思維的過程,至於結果,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從生物進化論觀點說來當然是先有雞後有蛋。大家都知道生物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複雜逐漸演變的。雞屬於鳥類,是從爬行類進化而來,而爬行類又是從魚類進化而來,魚類則源自無脊椎動物。我們知道低等生物是靠自身分裂來繁衍後代,魚類爬行類則是產卵,當進化到相當程度時候第一枚蛋產生了。如何界分蛋和卵呢?很簡單,蛋是硬殼的,而卵是軟殼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生物不再分化,而產生了一個卵,那麼這個生物就是卵祖,同樣,第一代的雞是從卵而來,它下蛋之後成了蛋之祖。故先有雞,後有蛋。
案例分析之四:"柏拉圖的人"
著名的古希臘學家柏拉圖曾在雅典一個園林中創建了一所"阿卡德米學院",講授哲學、數學、天文學、音樂理論等,前後達41年之久。
有一天,柏拉圖與學生們在園林中散步,學生邊走邊向老師請教。一個學生問柏拉圖:"您說,巨匠創造了一切生物,創造了人,那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難倒了這位大哲學家,他皺起了眉頭。柏拉圖思考了半晌,對學生說:"人依靠兩條腿走路,依我之見,人是兩腿直立的動物。"學生們聽了,感到很不滿意,心想:用兩條腿走路的動物多著呢!難道它們都是人?有一個調皮的學生,不知從哪裏抓來一隻雞,問柏拉圖:"請問老師,這是人嗎?"雞長有兩條腿,但雞顯然不是人。柏拉圖覺得自己的說法有漏洞,連忙修正自己剛才的說法:"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腿直立的動物。"柏拉圖心想:人與雞的區別隻不過在於人沒有羽毛而雞有羽毛罷了。這樣回答,學生們該滿意了吧!正當柏拉圖自以為是的時候,又有一個學生找來了一隻拔光了羽毛的雞,在柏拉圖麵前高高舉起,問老師:"這隻沒有羽毛的雞,難道是您所說的人嗎?""哈哈哈!"學生們大笑起來。柏拉圖把目光落在這隻沒有羽毛的雞上,過了一會,又把目光移到他的學生身上。半天說不出話來。從此以後,學生們就把那隻沒有羽毛的雞稱作"柏拉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