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自小有著俠義之氣,為朋友打架、受傷、多次被迫轉學。老師、家長對這個孩子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1984年,馬雲幸運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係。大學畢業後,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在大家開始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隻要做下去,就一定有前景。於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初次下海給馬雲的感受是:"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馬雲首次接觸到互聯網是在1995年初,美國偶遇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來說是一個新領域的衝擊。他發現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便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馬雲敏銳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棄鯨魚抓蝦米,為中小企業芝麻開門
"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的大企業,隻做85%的中小企業的生意。"這是馬雲在開始涉足電子商務領域時所做的決斷。"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就這樣,1999年3月10日,阿裏巴巴公司在馬雲家中創業。
取名叫阿裏的原因:第一人家記得住,全世界的發音都一樣。第二馬雲覺得阿裏巴巴是一個比較善良正直的青年,他希望把財富給別人而不是自己抓財富。所以後來說這英文叫open sesami,給中小型企業網上芝麻開門。
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發展至今,阿裏巴巴成為全球著名的B2B電子商務服務公司,管理運營著全球最大的網上貿易市場和商人社區--阿裏巴巴網站。為來自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萬企業和商人提供網上商務服務,是全球首家擁有百萬商人的商務網站。在全球網站瀏覽量排名中,穩居國際商務及貿易類網站第一。阿裏巴巴兩次被哈佛大學商學院選為MBA案例,在美國學術界掀起研究熱潮。連續五次被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被國內外媒體、矽穀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
從戰略思維角度思考馬雲的成功,筆者認為宏觀上來自以下三個方麵:
(1)馬雲敏銳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2)在大家注意點集中在建立門戶網站的時候,馬雲突破傳統思維,建立電子商務網站;
(3)電子商務網站的定位戰略:棄鯨魚抓蝦米,為中小企業芝麻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