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電視的楊善奇突然興奮得從沙發上蹦了起來。
他急忙奔向書房,呼啦一聲從牆角拉出一隻皮箱,“啪啪”拍了兩下,覆蓋在皮箱上的塵土立刻像是受驚的蒼蠅一樣“撲”地一下子飛了起來,又緊緊圍在他身旁不願散去。
“咳——咳咳。”
楊善奇在不經意間吸入灰塵急促咳了幾聲,同時本能地揮了揮手扇了扇緊緊圍繞在身旁的灰塵,並豉起嘴吹了兩下,便顧不得灰塵的反應又急忙低下頭眯著眼睛迅速打開皮箱,呼呼啦啦翻動著皮箱裏他多年來收集的已經有些發黃的報紙和雜誌。
楊善奇收集的這一大堆報紙和雜誌上麵所載的內容,全部都是關於人的轉世輪回、再生人、“鬼附身”、心靈感應等等一些奇聞軼事的報道。比如《1979年,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驚現轉世奇人》、《山西老人158年三次轉世,前世狀元今世村姑》、《秦北市五鎮“轉世人”集中》、《人真的後可以再生,印度少女辛蒂的轉世之謎》、《詭異美國男童自稱黑發女子轉世》等等等等。
在其他人看來,這些奇聞軼事隻能做為茶餘飯後閑談的笑料,或者被一些鬼神思想作祟的人當作鬼、神和人類靈魂存在的證據,或者被迷信思想濃厚的人做為宣傳封建迷信的證據。但在楊善奇看來,所有的這些根本不應該簡單地納入奇談邪說和封建迷信之列,也不應該成為居心叵測之人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借助的工具,更不應當一概而論全麵否定,而是應當承認它們的客觀存在,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客觀事實和自然現象,是可以用科學理論解釋、也可以用科學方法再造的物理現象和生命現象。
這種具有開拓性的思維與設想,歸於他的性格和小時候養成的習慣。自他打小的時候起,大凡遇到新奇的事物或不懂的事情,心裏就會自然地產生許多的為什麼,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總要搞出個子醜寅卯來方才罷手,有時候搞得大人不勝其煩。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隻要是看到玩具特別是會動的玩具,他總會想辦法掰開、摔碎、肢解,然後再拿起一個個支離破碎的構件好奇地查看它們的結構。甚至於看到地板上的小凳子,他也會想方設法推個底朝天兒,看一看凳子底下究竟有什麼新鮮的玩意兒。爺爺看到後哈哈大笑,自豪地誇讚說:看,我的孫子看到什麼都好奇,長大肯定有出息。於是,爺爺親自做主,將他名字改為楊善奇,寓意是有太多的好奇,善於探索好奇的事情嘛。
在小學學習了《自然》課程以後,自然界中的諸多神奇事物和神奇現象引起了楊善奇極大的興趣,極大地激發了他對自然界的探尋欲望,腦子裏整天充滿了無數個為什麼。也正是從這個時間開始,楊善奇已經在朦朧之中確立了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和發展目標。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善奇看到了一篇關於心靈感應和輪回轉世的報道,其中的內容很自然地引發了他極大的興趣,也使他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後來在與大人們的交流過程中和相關的資料中,他陸續了解到更多的關於心靈感應、鬼附身、投胎轉世、再生人方麵的傳說和記載,而對於此類事情模棱兩可、不置可否的說法,卻讓楊善奇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楊善奇想來,心靈感應、投胎轉世、輪回再生,也包括“鬼附身”等等這些現象和傳說已經流傳了千百年,以至於同樣的事情眼下在世界各地還時有發生,並且經常會在大人們的津津樂道中偷聽到一些關於這些事情的隻言片語,雖然所有的這一切自己沒有親眼見到過,但這些事情流傳那麼久、那麼廣,就應該說明這些事情有一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最起碼說明那些事情是有最基本的事實依據和最初的源頭的。但是大人們為什麼在神神秘秘、津津有味、唾沫星子亂飛之後總要加上一句:這些都是胡說的,當不得真,我才不信哩。而報紙、雜誌用鬥大的黑體字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活靈活現地描述一番之後,卻在最後加上“此類事情多為炒作,並無科學依據”,一句話將所有的事情全盤否定,好像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當然,也有極少一部分媒體對心靈感應、投胎輪回轉世、鬼附身等等持肯定的態度,但最終都會引來一片責罵聲和斥責聲,說是那些媒體在宣傳封建迷信、混淆視聽等等,楊善奇百思不得其解。
楊善奇相信,世間肯定是沒有鬼啊神啊之類的東西的,那麼,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總該有個科學的解釋吧?而他當時的這些疑惑與不解,隻是懵懂的和模糊的潛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和社會閱曆的增加,他對自己的想法愈發堅信,以至於上大學時以優異的成績報考了秦京大學的生命科學專業,而且在學習碩士直至博士時,也選擇的是生命科學專業,他的理想和目標就是要運用科學手段詮釋自己多年來的疑惑與不解,揭開生命輪回轉世和心靈感應之謎。
為了完成從小確立的目標,楊善奇一直保持著收集各種關於轉世、輪回、心靈感應、再生人的各種報道和信息資料的習慣,凡是遇到類似的信息和資料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或找關係托人或花大價錢購買,總之,他會用盡自己能夠想到的一切手段將想要得到的資料搞到手方才罷休。在長期的堅持下,雖然他的年齡還不到五十歲,但他所積累的資料已經堆積如山。資料內容涵蓋的範圍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權威部門的正史,也有民間的傳說野史,有截止當前有據可查的,也有小道消息無據可尋的。總之,對於“轉世”、“輪回”、“心靈感應”資料的收集範圍之廣、資料保存之全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
楊善奇在博士學習結束之後進入了一家全國頂尖的生命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神經元組合與人類智力本質的研究。由於有長期的思想儲備和知識儲備,在進入研究所還不滿三年的時間時,他就大膽提出了進行人類大腦與心靈感應關係研究的項目建議,建議中所闡述的理論超前,觀點新穎,具有學科的引領作用,得到了許多專家的一致認可,並很快得到立項批複,由他主持課題的研究。
項目組在很短時間內就建立了起來,並按部就班地展開了研究工作。實際上,楊善奇在提出項目建議時,是故意突出了心靈感應,卻有意回避了他認為更加主要的內容,比如輪回轉世、再生人、鬼附身等等,其原因是因為心靈感應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認為心靈感應是一種現實存在,而輪回轉世、再生人、鬼附身等等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大多數人還都認為是封建迷信,是一種歪理邪說。假如在提出項目建議時直接提出要進行輪回轉世和再生人的項目研究,批準立項的可能性當然不會有很大的把握,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立項的可能。所以,楊善奇在擬定項目建議時便使了一個小小的手腕,以大家普遍認可的“心靈感應”掩蓋了實質性的研究內容,使項目建議順利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