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到故事
——評洪三泰《風流時代》三部曲
雷鐸
洪三泰要推出百餘萬字的《風流時代》三部曲,消息很令我吃驚。
我認識洪三泰,是在四分之一世紀前的1977年,其時我承蒙廣西作協推薦和《詩刊》錯愛,在《詩刊》做編輯。《詩刊》那兩年推出了一批青年詩人:東北李鬆濤、西北章德益、楊牧、上海徐剛、廣西於力,廣東則是洪三泰。洪當時是“湛江農墾”局長秘書,因為其接二連三的“南國牧歌”係列而蜚聲詩壇,我曾是他的“責編”。
後來,洪的創作麵漸寬,由詩而散文,而報告文學,而電影劇本,而小說……其中《中國高第街》及由此改編的電影《女人街》為他贏得頗多聲譽,他的詩、散文和報告文學屢獲大獎。
洪此次推出的三部曲《野情》、《野性》、《又見風花雪月》中,我細讀過《野性》,另二部略知其大概。
一般說,“詩人”長於抒情而短於敘事。
——抒情是感性的抒發,多是引發了作者感慨的生活片斷,如花瓣,如柳絮,如雲影,如鳥歌,並不要求需有組織很長很連貫很有懸念的故事;
——敘事是離不開很強的理性思維去參與的,譬如一個人的泰否順逆、政治風波、愛情糾葛、商戰硝煙……再擴大,是一組人物命運的起起落落,是是非非;更擴大,是一個社會背景的盛盛衰衰,非非是是……這和“片斷的詩”極不相同,它需要許多別的素質或才能,例如:
體察社會人生的敏感;
積累人生素材的豐富;
思考曆史是非的沉著;
編織複雜故事的“手藝”;
……等等。
好的詩人不一定是好的小說家;
好的小說家不一定是好的詩人。
能二者兼有的人,一般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天才或巨匠。詩體的敘事式的詩,如但丁;詩式的敘事,如托爾斯泰。這些,真正是鳳毛麟角。另一類,是能分別使用詩和敘事兩種不同的武器(往往因時而異,少年寫詩,中老年寫小說),自然不及第一類天才巨匠的兩種稟賦渾然合一之極致,但亦算得多才多藝,中國現代和當代的典型,如鬱達夫,如王蒙,如賈平凹(賈氏的許多散文其實便是詩)等。這兩種人,前者為天才(天賜之才),後者為兼才(一專多能)。
洪三泰屬於後者,多才、多藝、多能、多績。
洪三泰從詩過渡到長篇小說,中間經曆了報告文學。
這對他很有好處:
“走萬裏路”,從大都會到小鄉村,遍及廣東四隅(東西南北)、三江(東西北江)和兩地(港澳)。
“交百種人”,從千萬大亨到街頭“流民”,從商業街的男女老板,到淘金礦坑的霸主、工崽、地痞……洪三泰十餘年來有意積累了六七百張各種各樣的“臉譜”,其中一些或極成功或大紅大紫又大起大落的商界“巨腕”、“私企大亨”,曾與之在“煮酒論英雄”的慷慨之後,與洪三泰長談,乃至涕淚交流……當然,也還有共產黨的理論工作者、經濟理論界的專門家,都給過洪三泰現在這三部作品,以理性的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