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候,鄞縣縣令李亨為人聰明機智,斷案如神,而且善於仔細觀察,常常從簡單的事物中找出破案的關鍵。

有一次,有兩個農民到縣衙來打官司。一個姓李的農民對李亨說:“大人,我是本地一個專門種菜的菜農,叫李衛。因為我種的菜很好,大家都喜歡,所以每次我的菜都賣得很快。昨天,市場上的人很想讓我送一批茄子過去賣,可是因為我家裏的茄子還沒有長好,所以就沒有答應。這事讓隔壁的陳大知道了,他竟然在今天早上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偷偷地將我家菜地裏種的茄子全摘了,想運到城裏市場上去賣。他在路上遇到了我家的一個親戚,我家的親戚到我家之後聽說我家的茄子被偷了,就在路上見到陳大推懷疑茄子是我家的。我聽後趕上去,發現這些茄子果然是我家的,所以就找他說理。誰知這個陳大卻不肯承認,說這些茄子都是他種的,他和我家是挨著的,他種沒有種茄子我怎麼會不知道?他明明就是偷了我家的茄子,現在卻死活也不承認,請大人為我斷一個公道。”

聽完李衛的說辭,跪在旁邊的陳大也喊冤枉說:“大人,李衛的茄子被人偷了,是他自己倒黴。現在看見我的茄子就想要賴我偷了他的茄子,世上哪有這種道理?請大人明辨是非,不要輕信了這個小人的謊話。”李亨看著這兩個爭吵不休的菜農,一時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他看了看這兩個都喊冤枉的人,都是一臉委屈的樣子,看不出什麼破綻。然後李亨又走下座位來,仔細看了看被當做物證的茄子。那些茄子一個個長得都不錯,就是個頭太小了,像是還沒有長熟。看到這裏,李亨心裏一動,立刻有了一個主意。

李亨不慌不忙地回到座位上,和顏悅色地問陳大:“看樣子你的菜種得不錯呀!這些茄子能賣個好價錢吧?”陳大見這位縣太爺沒有審案,而是問他賣菜的情況,心裏覺得奇怪,可既然縣太爺問了,他也不敢不回答,於是就小心地回答道:“是啊,現在買茄子的人很多,應該能賣個好價。”李亨又問道:“這茄子是長得大一些好賣呢,還是小一點好賣?”陳大回答道:“當然是大一點好賣啦!太小的茄子味道不好,不會有人買的。”李亨聽了點點頭說:“哦,是這樣,那茄子從剛結不久到長到可以賣的樣子大概需要花多少時間呢?”陳大回答道:“也花不了多少時間,隻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了。”李亨又問道:“如果想賣個好價錢,是不是可以提前將茄子摘下來賣呢?”陳大笑道:“那沒必要,因為茄子長大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所以不會那麼心急地摘下來賣,如果太小了反而沒人買了。”聽到這裏,李亨突然把臉一沉,對陳大大喝一聲:“好大膽的陳大,你明明就是將李衛的茄子偷摘下來了,還敢不承認,還不快點將你偷茄子的事情說一遍。”陳大一聽嚇一跳,叩著頭說:“大人,這茄子真是我自己種的!大人一定要查清楚呀!”李亨冷笑了一聲說:“剛才我已經查得清清楚楚,你還不承認!”陳大急著說:“大人剛才明明隻是跟我聊了一會兒種菜的事,哪裏有查案呢?”李亨笑道:“你剛才明明已經說了茄子要長成熟了才可以賣個好價錢,你既然是種菜的專家,怎麼可能將沒有長好的菜摘下來賣呢?明明是偷了李衛的菜準備去賣。你看看你偷的這些茄子,一個個都沒有長好,有的還是青的。如果真是你自己的,你怎麼可能不多等幾天等茄子成熟了再拿去賣個好價呢?現在你還有什麼話好說?”陳大這才明白剛才縣太爺問了自己那麼多關於種菜的問題,原來是在套自己的話。這下陳大沒辦法辯解了,隻好承認了自己嫉妒鄰居的菜種得好,聽說茄子現在供不應求可以賣個好價錢,所以就趁李衛不注意將他的茄子偷了準備拿到市場去賣。李亨命人將陳大拖下去重打了二十大板,並罰他對李衛的損失進行十倍賠償,陳大這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從此,李亨斷案的名聲就越來越大了,許多人解決不了問題時,都會主動跑到這裏來請縣太爺幫助,甚至連其他縣城的人也有過來請他斷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