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生物的傳說源頭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在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古羅馬文明等的神話傳說中,都有吸食人類精氣的魔鬼。但真正現代意義下的吸血鬼形象的建立,主要來自於18世紀時對東歐地區口頭流傳的民間傳說進行彙總編輯出版。
在普遍流傳的關於吸血鬼的傳說中,吸血鬼指的是死後能夠從墳墓裏爬出來吸血的屍體。它被說成魔鬼的替身,吸吮受害者的血,並在吸血的同時,向受害者體內注入吸血鬼傳染毒素。在早期的宗教狂熱時期,吸血鬼則被認為是那些死後回陽的異教徒,罪犯及自殺者的魔鬼般的活僵屍。
吸血鬼文化興盛於第一次大戰,之後便是一段令人絕望、蕭瑟的時期。在醫療不發達的條件下,有些沒有真正死亡,隻是休克了的人被下葬,而後在蘇醒的時候或者複又活動起來,被當成不死的存在。歐洲黑死病流行的時期,在人們極度恐慌的情形下會產生這類對死者繼續活動的懼怕,因而出現像尼塔特這種帶有傳染黑死病能力的德國吸血鬼傳說。吸血鬼傳說更多起源於墓地傳說,海格特公墓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並不稱呼自己為vampires,而通常自稱為
bloodline(血族)。一個凡人要成為血族的一員,首先要經過“初擁”(The
Embrace)的曆程。也就是說,他必須先被一名血族成員吸盡身上的血,然後馬上接受該血族反喂食身上的血,並不是僅僅隻是吸血後對方就可以變成吸血鬼,交換血液後才可變成為新生的血族。初擁往往帶來非常強烈的感受,夾雜著驚懼與狂喜的情緒,這經過會使該血族永難忘懷。
一旦成為血族的一員,便獲得“不死之身”。血族是異於人類的生物,身體組織發生全然的變化。血族的牙齒可以任意抽長,雖然大部份的時候為了掩飾身份會隱藏起來。當血族吸血之後,會用自己的辦法令傷口愈合以掩蓋痕跡。體內的血液以擴散的方式流動,由於微血管已不再飽含血液,因此血族的皮膚特別蒼白。有時候,甚至會在哭泣時流出血淚。血族可利用體內的血來治愈自己,當受到傷害時,體內的血液會集中到傷處,傷口附近泛出紫紅色,很快即能痊愈。
血族不用進食,但需要不斷吸取鮮血。每當黑夜降臨時,會對鮮血產生強烈的渴望,這種欲望的強烈程度,要比人類的饑餓感還要難受,咽喉就像撕裂般疼痛,逼迫自己不得不去吸食人類的血液。
一、親王(Infante):通常已活了兩百到一千年,他們擁有眾多強大的能力,血族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少有100人子嗣或仆人,掌握了相當權力。
二、長老(Presbyter):與Elder不同,這個長老是管理氏族內部的長老,並非是整個血族最高卡瑪利拉會議的長老。通常已活了兩百到一千年,比親王高一些等級。
三、領主(Suzerain):是賜予卡瑪利拉會議領地的血族,suzerain原意是宗主國,也就是說他就是一片領地最高主人。通常一世紀一任,不得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