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農村水利工作(一)(1 /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精神,農村水利工作應以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為準則。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左右,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把糧食、蔬菜生產搞上去,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也是繁榮經濟,富裕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事。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但由於水資源緊張,糧、菜、肉、魚等主要農副產品的生產及其他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已成為重要的、關鍵性的製約因素。因此,搞好農村水利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農田灌溉是農村水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從根本上不斷改善農作物的水分條件,適時灌水和排水。創造作物生長的最優環境,並與培肥地力,采用良種,改進耕作製度等措施相結合,實現糧、棉、油、菜、果的高產穩產。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尖銳。以北京地區為例,農業用水除少部分為地麵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由於過量超采,致使一些地區地下水位連年下降,形成許多漏鬥區,能耗增加,水惡化。因此開源節流,合理利用,保護和涵養水資源,促進當地水資源的良性循環,是保證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當前農村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

農村水利管理體製改革如何與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相結合,以促進水利事業的發展,^當前需要研究的新課題。水利工作的特點要求水利設施必須進行統一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效益。農村水利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必須采取行政手段,由鄉政府、水管站和村委會共同實施,統一管理。認真貫徹《水法》精神,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同時還應發揮經濟杠杆的作用,統一征收水費,提倡節約用水。

實踐證明,凡是農村水利工作搞得較好的鄉和村,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也必然能獲得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