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綠化及其它經營
沿河溝綠化和其它綜合經營收入實行六級分成,縣、鄉、村、組、專業管理戶、靠堤農戶依次分成比例為30、10、10、10、20、20,一般規定樹木十年更新一次,一類植物當年收割,收人50%歸專業戶,30%交縣,20%歸鄉和靠堤農戶。
(二)工程措施
為防止衝刷和淤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都要跟上,工程措施有:
小的坍坡、裂縫要及時修複,突出的受衝部位要進行護砌;
各級溝的出水口要做成喇叭口,溝底與下一級溝底緩坡銜接,溝的底寬也相應逐步加寬,邊坡也逐步變至與下一級溝坡相同。喇叭口的長度按與下一級溝的溝底高差計,小溝為30倍,中溝為50倍,大溝為100倍左右。如假定小溝深1.0米,中溝深1.5米,其底高差0.5米,則小溝入中溝的喇叭口長度應為15米,以此類推。
為了減少對下遊河溝的淤積,便於清淤,可在溝的出水口5~10米處向上遊方向挖深一段溝床,溝深0.5米,長10~30米,視土質含沙量可酌情增加長度和深度。
骨幹溝(河)通過粉質土壤或通過高地時可采取粘土護坡或在溝坡每隔200米修建一個水簸箕,可防止衝刷,對其穩定較為有利。
對危及水利工程安全和水的一切建築、設施、雜物等,由原修建單位改建、清除,並限期完成。
(三)綠化措施
主要溝(河)邊坡最好能栽植草皮,在常水位以上可以栽杞柳、臘條、紫穗槐。背水坡棄土堆及特別寬的堤頂除留出交通步道外,也可根據土質情況適當栽種刺槐、柳、桑、蘆、泡桐、柏樹等。對新挖粉質土河坡,可在坡麵上種植田菁、苜蓿、莖麻、爬根草等,尤其是田菁生長較快,汛前能將河蓋住,還能兼作肥料和柴草。砂質壤土的溝坡,也可用田菁與紫穗槐間種,紫穗槐適應性強,發展快,對水土保持效果也好,紫穗槐等要幫助解決銷售問題苜蓿為多年生植物,一年可收割幾次,對牧業發展有好處。此外,有些樹間可種金針菜和白芍、白菊花等藥用植物,以增加收人。
排水溝(河)的綠化布置有幾種形式,為骨幹溝(河),為砂質較重的中小溝。
第三節農村人畜飲水工程
一、供水係統
(一)水源
1.水源的種類
我國飲用水水源大體分為兩類,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源是同雨、雪水彙集在地麵低窪處,形成常見的地表水源,包括:江河、湖泊、坑塘、水庫等。
地下水源是埋在地表以下的水源,根據存在的位置及流動情況可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及泉水。
2.水源的選擇原則
①水量要充足。能滿足人畜飲水在各種情況下的要求;
②水質良好。為無色、無臭、無味,含有的化學成分不得對人體有害;
③水源衛生條件和周圍環境較好,以利於進行水源保護,防止水質受到汙染;
④便於群眾就近取水;
⑤提倡用地下水。在地下水豐富的地區,應優先用地下水,在無地下水或不易開采的地區可選用一種較好的地表水源。
(二)供水係統
1.壓水機井
在真空插管井井管上安裝一壓水機取水。壓水機井的優點是容易建造、投資少、節省電能、密封好、取水方便,適合農村人畜供水的需要。
農村土自來水係統以地下水為水源的土自來水最簡單的供水係統是在井上建造井房,保護水井;修建貯水池,池壁上安裝水龍頭。用電動水泵、壓水機也可由專人用水車從井內汲水,按時將水池灌滿,供群眾使用。
目前許多農村把貯水池修高成為水塔,沿主要街道埋設幹管,支管通到各戶成為自來水。
另外,有些農村依靠群眾創造了自動化無塔自來水。當水泵開動時,井水經抽水管和壓水管送至供水網,多餘的水進入密封壓力,隨著水位逐漸上升,水壓隨之增高,當壓力達到上限時,電接點壓力表即接通上限電接點,切斷電源與水泵聯係,水泵停止抽水,罐內壓力可保持繼續供水,當罐內水位降至下限時,壓力表指針接觸下限電接點,電源接通水泵開始抽水,如此反複,保證隨時供水。
以地表水為水源的土自來水主要包括沉澱池、砂濾池、清水池和供水設備等部分。河水引入沉澱池,使水中部分較大的雜質沉澱,再將水送至過濾池。過濾後的水貯於清水池,經過消毒供使用。
二、水質要求
水質的優劣與人畜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目前,生活用水采用1976年12月國家建委、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根據生活飲用水標準,農村飲水應加強衛生管理。對水井、河邊砂濾井、砂濾池、簡易自來水、山泉水等分散式供水方法,要建立必要的衛生製度,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好經常性維護和管理工作,力爭達到飲水衛生的各項指標。